新浪财经

张瑞敏与杨绵绵中国特色的商业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23 中国经营报

  记者手记

  张瑞敏与杨绵绵中国特色的商业实践

  张瑞敏为什么会“相中”杨绵绵?

  1984年,中国现代公司元年,时年35岁的张瑞敏诚邀杨绵绵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集团前身)副厂长,“我就是觉得她和别人太不一样,她的那些同龄人上班时间买菜、织毛衣,只有这个杨绵绵居然在认真地读书学习。”

  海尔24年的发展简史,见证了杨绵绵从知识女性到职业经理人的嬗变。杨绵绵之于海尔,则是无法淡漠的鲜明印记与荣光。

  杨绵绵常说,人有三商——智商、情商和韧商,韧商最难达到。执行能力是一种管理天赋,杨绵绵的人格之魅在于其柔软的坚毅、坚硬的感性。张瑞敏如此“点评”杨绵绵:决策者本来期望是二,但她的执行却能发挥到十。

  商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成功等于10%的战略加90%的执行。海尔的快速扩张与稳健前行注定仰仗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支撑,可以说,管理人才的积聚与堆砌是海尔成长的基因。杨绵绵无疑是海尔管理人才的最佳代表。张瑞敏与杨绵绵,一个长于宏观战略,一个精于细节专注,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性别互补与智力搭配。

  曼妙的职场组合“渲染”了中国商界。比如,联想的柳传志与马雪征,华为的任正非与孙亚芳,蒙牛的牛根生与卢俊,海信的周厚健与于淑珉,他与她,中国特色的商业实践。

  到现在为止,对很多人来说,海尔这个公司都是个谜,因为依然还有不少的悬念与疑问没有显影化、清晰化。现在,不妨让我们回想,大抵在2004年前后,海尔遭受的质疑与责问最为猛烈,海尔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海尔的产权制度架构、海尔的人才流失,乃至海尔的企业文化,都被放置于公开的语境质询、追究。多元化是业绩的“天敌”,海尔的多元化也曾经遭遇坎坷,药业、餐饮、PC、电风扇等领域的落败留下了彻骨的教训。但是集总来看,海尔的多元化仍然可以说是成功的,毕竟,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成绩与作为有目共睹。

  2004年之后,张瑞敏绝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颇有“宠辱不惊、宁静致远”的意味。必要时候,杨绵绵以海尔人的身份亮相、但也是言辞寥寥、惜语如金。来自外界的疑虑短期之内难以消弭,无论张瑞敏抑或杨绵绵,都秉持“不争论、闷头干”的行事原则。

  丰田、戴尔是张瑞敏最为欣赏、推崇的两家公司,通过对标与补差,张瑞敏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人单合一、直销直发”,他希望借此“把每一个人做成SBU(战略业务单元) ”。这和柳传志多年倡行的“每个人都是发动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这是张瑞敏的信仰与信心、是杨绵绵的坚持与坚守。2005年年底,海尔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目标是要实现全球家电品牌第一竞争力。张瑞敏的 “人单合一”思想是实现海尔全球化宏图大志的关键。所谓“人单合一”,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订单,都要对订单负责,而每一张订单都有人对它负责。杨绵绵的使命与担当,便是将“人单合一”的宏大叙事进行到底、绝不妥协。

  按照我的理解,品牌想象力、品牌国际化是海尔超越过往、攀越新高的出发点、爆发点。宣泄想象力就是释放创造力,战略规划基准于确定未来,并据此进行相对应的资源匹配,创新性地破坏以颠覆过往实现最大回报。对于杨绵绵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不外乎创造性地实践张瑞敏不同寻常的战略构想。

  杨绵绵简历

  1963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

  毕业后在青岛工作。曾经当过技校老师,国有压铸厂的技术员和青岛家电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1984年,被任命为海尔集团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总工程师和副厂长。

  1991年,担任海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和常务副总裁。

  2002年,成为海尔集团总裁。现任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董事局常务副主席,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经营报记者:王永强、张翼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