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收购生变 陈智家族能否挽救铜锣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6:2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梁冰 发自深圳广州 整个6月,广东天气变幻莫测。同样迷茫的还有闻名全国的铜锣湾集团。 前不久,深陷资金危机的铜锣湾集团(下称“铜锣湾”)传出百货即将易主的消息,正当业内翘首企盼收购或将化解“劫难”之时,铜锣湾董事长陈智再次改口,称“并非收购,
从“收购”到“合作”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商业地产领袖年度高峰论坛”上,上海瑞思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世渝首次披露,有新加坡公司想要收购铜锣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后致电王世渝和陈智,两人均称谈判正在进行之中。陈智同时表示:“具体消息下个星期就会出来。” 然而“下个星期”过去,并未有“具体消息”。有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双方在收购价格上未能达成一致,收购计划可能取消。按照上述人士说法,铜锣湾原计划将手中持有的所有百货店一并出让,希望套现所得一方面能弥补百货业发展中造成的亏损,另一方面则为属下商业地产业务带来一部分流动资金。然而,新加坡方面经实地调研发现,铜锣湾百货的门店位置存在较大风险,物业建筑硬伤较多,双方在收购金额上有很大分歧。 业内再次称,入主铜锣湾的可能是来自印尼的力宝集团。力宝集团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控股财团,旗下控有各国上市企业20多家,总资产200多亿美元,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2亿美元,包括福建湄州湾电厂和上海淮海路的力宝中心。 “合作方现在还不方便透露。”6月25日,陈智在出席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时向记者透露。他同时强调,目前进行的“不是收购,是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而且具体时间再次被推向“下星期”。 透支发展 铜锣湾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拥有“CMALL铜锣湾广场”和“铜锣湾百货”两大品牌,拥有58个商业网点,遍布于全国20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中的49个城市,其中SHOPPINGMALL(美式购物中心)51家。 “在实际操作中,铜锣湾已经开业的店并不多。许多店签约后由于种种原因或停止合作或没了下文,而一些已经开了的店由于拖欠租金,已经关门。”离开铜锣湾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 2005年10月份,随着兰州店出现严重的供应商挤兑,铜锣湾被迫关闭该店。此后,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发生。铜锣湾“倒”声一片。 开封、长沙、株洲、江门、武汉、重庆、海口、呼和浩特、大理、芜湖、沈阳、嘉兴、大连、娄底、金华、厦门、北海、盐城、南京、本溪、延吉、保定等店,多是品牌输出的项目,铜锣湾方面收取品牌费和供应商部分定金。“铜锣湾在我们这儿的做法,就是派5个公司刚招聘的新人来招商,然后就撤走。”曾与铜锣湾合作的江门伟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人士透露,后期运营管理,根本无人顾及,可地产商每月还要付给其近5万元品牌使用费。 “草率上项目受挫后,地产开发商抓住铜锣湾当救命稻草。许多地产商开出优厚的条件。一般地产商都会给铜锣湾几个月免租期,有些干脆采用品牌输出方式,铜锣湾不用投入却可直接赚进快钱。”曾与铜锣湾合作过的一位地产商向记者透露,铜锣湾投资一家店的费用主要是人员工资、前期招商费。而根据行规,商家要收租户一定数量的装修押金,如果铜锣湾资金周转快的话,开一个店可以不花多少钱。 因此前期阶段,铜锣湾没有什么资金压力。但这种超常规的扩张速度,使铜锣湾原本就存在的人才、资金危机被逐渐放大。 “对铜锣湾来说,它最大的投资就是品牌。”广东零售业的一位权威人士表示,虽然地产商给出了一定免租期,但要在这个时限内开店并扩大规模,最重要的是和时间赛跑。否则免租期过后,铜锣湾的店铺没有适应,后续资金将带来致命伤害。 果然,由于入市不谨慎,铜锣湾大部分门店经营业绩不理想。“我们商场开业到现在,铜锣湾百货每月进账却不到200万元。”一位与铜锣湾合作的地产商无奈表示,由于经营不好,铜锣湾拖欠该公司租金已经一年多,该公司目前已与铜锣湾解除合作关系。此外,铜锣湾分布于各地的门店去年免租期陆续到期,资金压力突然爆发。 “我们的工资8个月没有发了。”一位铜锣湾员工气愤地向记者表示。 百货,最后的筹码? 根据铜锣湾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资料显示,1999年2月4日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东为李日成、深圳市京安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占60%、40%的股份。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均为京安华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张海潮。有铜锣湾高层透露,张海潮并不参与经营,而是由李日成的妻弟陈智具体负责经营,任公司总裁。而铜锣湾的开店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家族支持,一部分为银行贷款。 “铜锣湾的商业地产大部分采用租赁形式经营,没有实质资产,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而家族资金的支持能力也有限。”与铜锣湾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此前该公司曾争取上市,不过由于负债额过大,无净账收益,最终搁置。 行内人士认为,就铜锣湾的实质资产而言,它更像一个品牌运营公司。而这其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是其位于深圳华强北的发迹之处深圳铜锣湾广场。不过该店目前经营状况江河日下。 为缓解资金压力,前不久,铜锣湾与深圳知名地产商京基集团合作。根据铜锣湾的说法,双方合作伊始成立的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将逐步接管合作铜锣湾旗下的部分商业地产项目。目前确定的项目遍布深圳市中心三个行政区,它们是位于罗湖区的深圳市旧城改造重点项目——蔡屋围金融中心广场7.5万平方米的商业部分;位于福田区的华发北路国内最早的美式购物中心——华发北铜锣湾广场、华强南路御景华城的商业部分;以及位于红树湾的京基·御景东方的8万平方米SHOPPING MALL。 但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深圳华发北铜锣湾广场实质上已卖给深圳京基集团。据悉,京基集团除承担华发北店4000多万元债务外,还另付铜锣湾1000多万元。记者在深圳也看到,除广场名称改为京基铜锣湾广场外,商场内所有LOGO已换作京基集团的标志。日前京基为拓展商业地产领域独自成立的百纳空间商业管理公司,已负责起商场内世界杯期间的促销活动。 陈智透露,铜锣湾百货之前有19家,但经过处理,除去业主自己经营的5~6家外,现在剩余13家,其中8~9家正在筹备。“收购方看中的是我们的规模优势,到时候我们有可能把一些门店再收回来,达到20多家。” 广东零售业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表示,铜锣湾手中有转让价值的可能就是铜锣湾百货的网点。 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正在运营中的铜锣湾百货数量有限,而记者接触的与铜锣湾解除合作关系的业主也均表示,与铜锣湾再次合作的机会不大。记者调查获悉,铜锣湾目前在广东本土的门店全线告急,其中江门、河源已与铜锣湾分道扬镳,阳江已择定新合作方,现在仅余东莞、深圳华侨城店。有知情人士透露,东莞华南MALL的免租期为4年,眼下尚未到期;而深圳华侨城店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部分专柜已改为自己收银。不过,两家商场目前均经营惨淡,客流稀少。如果铜锣湾百货不及早解决接盘问题,筹码可能变成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