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周末画报 > 正文
 

凯迪拉克的中国妥协 美国味不适合中庸内敛氛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2:16 周末画报财富版

  中国豪华车市场方兴未艾,众汽车厂商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产品的高档款式。作为美国豪华车代表的凯迪拉克,自1999年重拾强调美式炫耀的百年品牌精髓以来,已在美国重振雄风。但中国人是否爱做“美国梦”?凯迪拉克似乎前途漫漫。(撰文 于茜)

  豪华车逐鹿中原

  随着中国超富阶层的不断扩大,豪华汽车的销量正在快速增长。据美林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30万百万(美元)富翁。而原本是德系品牌天下的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随着去年通用凯迪拉克高调亮相、今年雷克萨斯布子中国,已经呈现出德系、美系和日系三方割据的态势。

  德系品牌,在我国豪华车市场具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坐奔驰、开宝马”,多年的市场培育,使得德系豪华车已经在国人的心目中积累了很强的品牌势能;而伴随着宝马生产线落户沈阳、奔驰中国从香港迁进北京,以及他们紧锣密鼓的

新车上市计划,德系豪华车不管在产品规模上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已经再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在可见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B(Benz)&B(BMW)阵容仍将是我国豪华车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丰田公司的豪华轿车雷克萨斯,今年伊始开始大举抢滩中国内地。曾代理丰田、雷克萨斯在香港销售的总代理曾林堂,年初被丰田聘为中国大陆雷克萨斯首席运营官,全面启动了雷克萨斯在华销售战略,且已卓有成效。截止到目前,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共开设5家4S店,并计划年底前在大连、南京、成都等地再开设4家专卖店。雷克萨斯,在以品牌历史论英雄的国际豪华车市场上,竟凭着性价比优势闯出一片天地,此番来华,其势头不容小觑。

  而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自去年在太庙举办了气势恢弘的品牌发布会至今,据厂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期间发布的CTS(轿车)、SRX(SUV)、XLR(跑车)三款豪华车的总销量仅为2262辆。出现不理想的数字,产能不足是一个方面,但其在设计理念上标榜的“艺术与科学”的美式炫耀,是否走了特立独行的偏门?的确,凯迪拉克在美国市场已经有复兴的迹象,但那毕竟占据了地利、人和,而在社会人文环境都相差甚远的中国,凯迪拉克的取胜之道是什么?

  凯迪拉克品牌复兴意图

  事实上,注重创新并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正是凯迪拉克得以延续百年而不衰的根本。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当时的总裁斯隆就曾说过:“车身的奢华程度、在外观和配色赏心悦目程度以及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程度将构成汽车的主要吸引力。通用汽车的未来就完全取决于这些吸引力。”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品牌低潮后,为了帮助凯迪拉克重塑辉煌,通用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Edward Welburn在“艺术与科学”的设计论坛上表示,继承凯迪拉克自诞生之日便始终推崇的能制造强烈视觉冲击的外观设计,以及毫不吝惜的高装备,这就是凯迪拉克品牌复兴计划重要部分“艺术与科学”的核心内容。

  “艺术与科学”,是凯迪拉克百年品牌精髓的浓缩与提炼。Welburn在日前举行的2005年凯迪拉克设计论坛上,借助对凯迪拉克豪华跑车XLR的环绕介绍,阐释了“艺术与科学”的内涵。

  XLR是凯迪拉克1999年概念车Evoq设计元素的集大成者,而这一系列的设计都大胆而充满前瞻性,硬朗的外观简洁而棱角分明,钻石切割般的锋锐线条贯穿车身,充满未来感的外形让人不禁联想起服务于美国空军的F117隐形战斗机。其实,从战斗机中获取灵感,已经成为凯迪拉克的设计传统,曾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的凯迪拉克式尾翼,其灵感来源就是二战中著名的P-38战斗机。另外,XLR还添加进了世界知名珠宝厂商BVLGARI的设计元素,XLR的钥匙以及车内仪表组合都是由BVLGARI度身订做。称XLR为一件时尚而奢华的“首饰”一点都不夸张。

  事实上,如果要证明凯迪拉克的美国血统一点都不困难,一如既往的太空风格宇宙主题,以及集合各种新奇奢侈品的设计,都可以让你确信无疑,如果还有疑虑,不妨看看金·凯瑞出演过的喜剧动作片《粉红色的凯迪拉克》,可以充分体验一番上世纪60年代美国风情。

  但问题是,中国人是否爱做“美国梦”?

  香港车市,由于相近的社会人文、较高的消费水平,通常被视为内地车市的“看板”,特别是豪华车市场。据业内人士介绍,香港的豪华车细分市场能够占到25%的份额,其中奔驰、宝马轮流夺冠,丰田雷克萨斯稳居其后,但凯迪拉克的市场表现就比较低迷了。归结其原因,却是凯迪拉克自己标榜的“大胆而富有表现力”的外形设计。凯迪拉克浓郁的美国味道不适合中国现今中庸、内敛的社会氛围。

  “中国人能够认可凯迪拉克的设计元素,并与之产生共鸣。”Welburn这样认为,“因为中国人拥有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

  但是,一些购车者表示,中国人购买豪华车不是为了个人风格的延续,而是将其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手段。因此,凯迪拉克代表的推崇个性、夸张的美国风格,面对中国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妥协。

  混合动力车:时势造英雄

  没有哪一个时期的汽车生产商比现在更重视混合动力车,能源的危机固然是混合动力车背后的推动力,而不甘落后于人的竞争心态亦使各厂商纷纷投入其中。 (撰文 伍月)

  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在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的肆虐下,16家炼油厂被迫关闭,石油供应紧张,油价飙升。就连美国总统布什都在呼吁:“要降低能源消耗。”一时间,降低能耗的呼声此起彼伏,混合动力车也因其省油的特性而站在了潮流的浪尖。

  自2000年以来,混合动力车市场增长了960%,2004年的销量为8.3153万辆。虽然还不到该年1700万辆新车销量的1%,但是上升势头有增无减。美国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全球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达到20万辆。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估计,混合动力车在未来3年里所占市场份额将增加2倍甚至3倍,到2015年,混合动力车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15%。如此广阔的市场引得全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身其中,表示将在未来几年推出自己的混合动力车。

  以目前混合动力车商业化的态势来看,日本厂商把对手远远甩在后头。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日本的混合动力车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走下去,在未来,丰田公司的规模会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相应地,福特和通用的规模将越来越小。

  丰田:引领潮流

  早在2002年,丰田就宣布:从2012年开始,丰田的所有车型将全部采用混合动力技术。2003年10月,第37届东京国际汽车展上,丰田社长张富士夫公开表示 :“混合动力系统不仅提高了汽车的节能和环保水平,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制造模式,是具有无限可能的技术系统,是应对未来环境、能源问题,领先21世纪的核心汽车技术。”

  当通用汽车在氢动力研发上深陷资金旋涡之时,丰田非常取巧地选择了混合动力作为降耗研发的主力方向。1997年丰田混合动力车的开山之作Prius上市,2003年10月进行了改良,动力增长了50%,内部空间加大了一倍,刺激销量节节高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次增产。目前,全球总销量已超过24万辆,今年的计划是全球销售3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预计会售出10万辆。

  良好的势头鼓舞着丰田乘胜追击,不断加大研发及推广力度。日前,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张富士夫称,丰田的下一个目标是,使混合动力车的年销量达到100万辆。

  通用:亏本也要做

  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CEO瓦格纳预计,研制新型油电混合动力车业务将会赔本,但是公司依然要推动研发进程,因为节能型混合动力车有利于树立公司的形象。瓦格纳还认为,虽然目前混合动力车正在美国热销,但仍没有一家制造商能够在油电混合动力车业务上赚钱。

  有资料显示,已在氢

燃料电池的研发上抛下10亿美元的通用,现在也不得不在混合动力上挥洒金钱,虽然混合动力在环保的层面上远不及氢动力来得彻底,但从经济效益而言,它成本更低、应用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它现在就能立竿见影地看到能耗的节省,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或有限的车型。

  于是,通用计划在2007年年底推出其雪佛兰Tahoe与GMC Yukon等大型SUV的混合动力型车,在此之后推出混合动力型皮卡,其技术由该公司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及德国宝马共同开发。

  福特:改革的一部分

  福特汽车CEO小威廉·福特宣布,到2010年,福特的混合动力车产量将是现在的10倍。旗下的品牌中,福特、水星、林肯将首当其冲地列为混合动力车的开拓品牌,在未来5年这些品牌下有一半的车辆将是混合动力车。

  正处于改革热潮的福特汽车,并不奢望推出混合动力车便能一举翻身,实际上,它的两款混合动力车并不好卖,预计今年在美国的销量总额为2万辆,相比丰田单一款混合动力车Prius今年便可以在北美市场实现销量10万辆的业绩,通用显然在混合动力的道路上仍需快马加鞭。

  虽然前路迷雾重重,但福特仍希望混合动力车能为企业带来一丝革新的热潮,使它在与工会剑拔弩张的谈判的空隙,找到聊以安慰的希望。福特称,到2010年,福特混合动力车业务将迎来盈利。

  欧洲:从观望到实践

  一向注重环保的欧洲,早已选择了

柴油车作为节约能耗的主要途径,于是欧洲各汽车生产商在混合动力领域还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分析师估计,在混合动力环保车的研发方面,欧洲企业目前至少落后日本企业4~5年。

  此时,丰田的影响力再次显现。据丰田称,明年在欧洲热销的雷克萨斯将有25%是混合动力车。如此一来,欧洲市场对混合动力车的好奇、观望将有可能转变为切实的需求。而且,欧洲汽车生产商也不会放弃美国这个大好市场,基于混合动力车在美国受到热捧,再加上柴油车在美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欧洲汽车生产商也可能向混合动力车投以关注。

  虽然有报道称2007年欧洲汽车生产商才会推出混合动力车,但宝马现已与通用、戴-克进行混合动力的研发合作,以期在该领域保持与世界的同步水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