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培勇:税改有什么可以期待(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11:31  新浪财经

  主持人: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的税收增长的速度已经连续十多年跑赢了GDP,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为什么我们税收增长速度有如此突飞猛进的感觉呢?那么GDP和税收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继续来听一听高先生为我们的介绍。

  高:在我看来大家对税收高速增长的敏感并不在于对税收的增速本身,而只再于它和经济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连带关系,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经济的增速同样是35.3%,我们税收增速也是35.3%,那么我们肯定说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一件好事情。再说极端一点,如果在税收增速35.3%后边乘以10,能够达到353%,那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之所以关注就因为当前中国税收的增速和我们国家的GDP的增速之间发生了脱节,它直接挑战着我们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或者现在从各类教科书以及各类辞典当中能够查到的表述,就是这样一句话,经济来源于税收,他想表达一个意思,经济是税收增长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源泉,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刚才伟鸿先生讲过,税收增速是35.3%,今年上半年。那上半年GDP的增速是多少呢?10.4%。两者相抵,有将近22%以上的这样一个差额。如果再把那7.9%的CPI的指数也算作其内,也归入经济因素的一部分,两者相抵之后的差额还在15.2%。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支撑今天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除了传统原理告诉我们的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非经济因素的支撑。那么大家自然要问,非经济因素都包括什么。前几年税务部门提了个口号,叫税收征管也是特例,上个月北方税务局搞了一个论坛,论坛的主题叫诚信创造税收,意思是说纳税人诚信,纳税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税收的增长。那问题来了,当一个国家的税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非经济因素支撑的时候,它说明了什么?它说明了我们国家税制增收空间和努力空间是非常大的。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这样一种增收空间和努力空间?它源于税制设置的理念。大家只要注意到我们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那些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天约定7点钟在这里录制节目,那么当我来跟大家传递这个通知的时候,我担心车堵,我担心有人吃饭会耽误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大家七点能够到达录播的现场,我会通知大家六点半录制节目,实际上我并非想让大家六点半到,而只想让大家保证七点到。那么政府征税呢也是同样的例子,和我们生活中一样,当1994年税制刚刚出台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税务机关增收能力是比较低的,我们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包括诚信纳税意识也不是那么高的,在那个时候如果政府想征收五千亿元的税收,大家说他能按照五千亿元来设置税收制度的框架吗?肯定不成。如果按照五千亿税收制度的框架设置税制,纳税人诚信程度不高,一旦税务局增收能力不强。比如说在那个时候如果税务局的增收能力只有50%的话,那么五千亿元的税收制度框架对政府带来的税收额度恐怕只有两千五百亿元。

  那对于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平衡和影响是致命性的打击,怎么办?保证税收五千亿元,在税收比例只能达到50%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搭建起一个能够征收到一万亿元税收的制度框架。换句话来讲,要以一万亿元税收制度框架来保证五千亿元税收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要给税收的征收利益流空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纳税人纳税诚信水平的提升,随着税务局征管能力的提升,我们现在的征管水平已经远远不能用50%加以涵盖。已经有数据表明,目前政府征收水平能达到70%甚至70%以上,那就是说诞生于15年前的中国的现行税制,可能是基于那个时候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够强,税务局的征收能力不够高得那样一种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所推出的,当15年过后的今天,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增强,税务征收能力普遍提高的背景条件下,我们需要什么?需要改革现行的税制,因为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大的征管空间和努力空间。这就意味着在现实的背景条件下,我们需要税收制度的与时俱进,需要全面地启动触动税收制度的改革。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