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学家精辟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5:13 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学家的“药方”

  -本报记者 单羽青

  每当世界经济或者一国经济陷入危机时,经济学家就变得举足轻重。因为对于危境中的经济体而言,好的“药方”能够较快地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坏的“药方”却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走势异常复杂,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寻医问诊、对症下药,或许,这正是经济学家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刻。

  3月22日,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学术峰会第一单元——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与中国宏观政策的应对,不仅吸引了数百位经济学家的参与,而且,来自五位发言者——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主席丹尼尔·皮尔森,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和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董事长史蒂芬·罗奇的精辟观点,更使这一议题成为当日的热点、亮点。

  谢伏瞻:中国经济形势向好,需处理好三种关系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应采取的对策,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坦陈了自己的观点。

  谢伏瞻认为,2007年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给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也给宏观调控增加了新的困难。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标志,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美国经济减速,其表现形式目前还在继续恶化。二、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

  “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谢伏瞻说,“有的影响已经显露,并且还会继续显露。比如原油、谷物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加大了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难度。有些因素在短期内还没有构成直接和实质性的威胁,如美国经济减速,虽然减少了外部需求,也使我国的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回落,但是,这些因素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调控目标没有大的冲突。”

  谢伏瞻指出,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需从宏观政策上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之间的关系;二是扩大内需与保持外需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三是保持实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与虚拟经济的健康稳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作为首要目标,并且在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中求得平衡。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