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国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5:0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成刚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GDP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看来,“中国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缘自她不断地针对环境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在过去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和最重要的特点。” 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对如何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刚刚履新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都采用了相同的表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调整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斯蒂格利茨的判断,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路径相吻合,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过去五年,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情况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功。”张平介绍说。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显著扩大。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经济总量从世界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年均增速超过30%。财政收入去年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新增电力装机3.5亿千瓦,是1950年到2002年的53年中国电力增加的总和。新增公路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000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100公里,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68个。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达到5.0150亿万吨,比2002年增加4444万吨。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7年达到7.8%,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依法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条件、严重破坏资源的落后产能。服务业稳步发展,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0%。现代服务业呈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30年前,中国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榜上的排名很靠后,而现在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中上等水平。“这是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如何做到“又好又快”,中国仍面临无法忽视的严峻挑战。 斯蒂格利茨认为,这些挑战,首先是中国社会不断增长的不平等问题。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从0.29增长到0.47,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的不公平性也不断地体现出来。第二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之下,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全球保护主义的危险。第三是环境方面的压力,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 黑田东彦也认为,“中国在改善城乡环境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急剧扩大的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大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提高能源效率。” 事实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正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张平表示,在节能、环保方面,200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6年降低的基础上,又递减了3.2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了双下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以来,中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总面积达到3200万公顷,退牧还草3460万公顷。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又有1.1亿千瓦的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累计已经超过全部火电装机总量的50%。中国政府还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如何对经济的增长进行考量,斯蒂格利茨认为,“在讨论增长问题的时候,必须以一个全面的观点来看,必须是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取得长效的、可持续的增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认为GDP是一个非常好的计量标准,我们必须要有更加全面的衡量指标。GDP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计量,但是,它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和整体表现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计量手段。我们认为HDI(人类发展指数)就是一个更好的考量标准。实际上,中国现在开始关注绿色GDP的问题,可能就比传统标准的GDP更全面一些。” “2020年之后,我想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斯蒂格利茨说:“通过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变,可以带来更为和谐的中国社会。同时,中国在这些变革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好的领导作用,带来长期健康的增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