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9:37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 -李成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从2005年起,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土地、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运行避免了从偏快向过热的转变,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如何看待2006年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而国家统计局对此的表述是:“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

  首先是备受各方关注的GDP增速——10.7%。从2006年全年的运行情况看,四个季度分别是10.4%、11.5%、10.6%和10.4%,用谢伏瞻的话说:“避免了由偏快向过热转变,又没有出现大的回落。”与此同时,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运行格局保持不变。

  其次,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0%。这表明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有所缓解。

  第三,消费市场渐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同比增长13.7%。而且,不仅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1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也达到12.6%,有加快的趋势。

  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也呈加快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农民人均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375元,比上年增加了200元,增长速度是17%;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了53元,增长3.6%;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增加35元,增长了9.3%。再加上财政转移的收入人均达到181元,人均增加了33元。这些都说明农民增收的渠道在逐步拓宽。

  第五,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万元GDP能耗出现了三年来首次下降。谢伏瞻说:“虽然要完成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很可能实现不了。但是,能够出现能耗的由升到降,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和成效。”

  纵观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呈现增长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有回落,但幅度不大,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33.1%,还在加快;流动性过剩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外贸顺差相对较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的压力较大。

   不过,正如谢伏瞻表述的那样,“尽管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总的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居主导地位。”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向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