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环境保护:德国经验可资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5:0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成刚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就开始考虑环境问题,令参加“中国发展论坛2008”年会的国外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企业家们感到“可喜可贺”。50年代在伦敦长大,做学生时又看到了美国崛起的沃达丰集团董事长庞约翰说:“中国政府正在以一种前瞻性的方式进行思考,来对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应对。”

  而已经走过了工业化阶段并在环境问题上经历了与中国状况类似的德国,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前瞻性思考”,或许能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总裁埃森布莱特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国已经宣布这次奥运会是一个绿色奥运会。虽然在奥运会举行之前,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但我相信这次奥运会将成为一次强有力的证明,证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责任正在不断增加。”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100多个国家进行环境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埃森布莱特博士同时还是上海同济大学的荣誉顾问,他讲述了德国在环境和生态意识方面所走过的历程。

  “德国在二战之后,它的快速经济复苏往往被称为是一个奇迹。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主要依靠的是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它虽然给人民带来了收入,但也给德国的地表水源、河流和空气带来了严重污染。”埃森布莱特说。随着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相关健康问题不断加重,迫使德国开始实施强制性控制政策,尤其在空气和水领域。当时主要是采取谁污染谁补偿的原则,同时提出了广泛使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设备和进行税收优惠。

  1974年德国建立了环境保护部和科学顾问委员会,此后又建立了各个洲的部长环境会议机制。“上世纪70年代,水和空气污染在西德逐渐出现下降趋势,那时候我还年轻,莱茵河当时候污染比较严重,鱼是找不到的。现在过了20年,我们又可以在莱茵河里看到三文鱼了,这证明环境政策的成功性。”埃森布莱特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的环境政策从强制性控制慢慢转向预防和合作,希望从源头上避免污染和废物的产生,成立了联邦环境部。2001年又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要由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向政府进行报告,除了报告积极的成果之外,还包括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方面,除了预防和谁污染谁补偿的原则,合作也成了德国环境控制的指导原则。德国政府试图让民间和企业界能够进行更积极的对话,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我们认识到,公众对于相关政策的接受程度,对于成功实施这些环保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非政府和企业界组织,对推进环保政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埃森布莱特介绍,德国大概有100多个自愿性的协议,是由企业界签订的,包括减少对臭氧层有破坏的产品和二氧化碳减排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协议。

  有观点认为,如果太重视环境问题,可能会使经济表现出衰退的情况。埃森布莱特说:“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德国情况正相反。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发动机。例如,它现在给德国提供了15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国4%的就业。同时,它也成为现代化创新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推动力量。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界创立起来,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进入这个行业,甚至超过了德国传统的汽车行业总人数。”

  埃森布莱特认为,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实施国家性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使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形成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讨论可持续性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国家,各个产业和每一个公民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应该找到一种自己的方式,把环境工作能够从中央落实到地方,进行有效的部署。同时,加强小学的教育工作,培养环保意识。法律法规也需要更加尊重环保,第一个环节是从法规开始,然后是需求、合作、共同的防治污染。所以,政府和整个公民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埃森布莱特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