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海:自信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9:43 中国经济时报

  -单羽青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多年前,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青海湖金银滩写就了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旋律悠扬,优美深情,对听闻与唱诵者而言,青海是一幅遥远、陌生而神秘的油画。

  今天,从西宁出发,驱车向西,地势顺着祁连山脉逐渐上升,不久即到达海拔3500多米的日月山。相传,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在此碎镜入藏,诀别汉地。日月宝镜化作波光粼粼的青海湖,镜缘的珠宝,碎落到湖中,形成了鸟岛和海心山。公主的泪水则交汇成由东向西流的倒淌河。

  一首歌曲、一个传说,形象地刻画了青海省的气质特征和地理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

  青海省位于“地球第三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青海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青海和西部地区的其他省份一样,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五年来,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60.96亿元,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达1364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2年的38.1亿元提高到110.5亿元,年均增长23.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2%增加到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7亿元,年均增长21.9%。

  2007年,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五个新进展。

  ——四个新突破: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760.96亿元,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10.5亿元,增长33%;旅游总人数突破千万人次,增长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实现由升转降的突破。

  ——五个新进展:一是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协调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利润130亿元,增长8.2%;二是农牧区经济健康发展。特色作物占总播种面积达65.3%,第一产业预计增长4.5%以上;三是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7.5亿元,增长16.2%,产出性投资比重达49.6%,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项目投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民间投资增长22.8%;四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预计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3.5%。职业教育招生30861人,较上年增加近万人;五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受困扰,谋突破

  初到青海的人,常惊讶于西宁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不过,由于历史和自然很多的制约因素,青海的发展起步较晚,和东部地区相比,甚至和周边地区的西部省份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事实上,具有丰富资源禀赋的青海,一直为“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所困扰——72万平方公里,青海地域面积在全国排第四;547万人口,总量仅是北京的三分之一;资源富集,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青海生产总值760.96万亿元,财政收入非常少。

  “2006年,GDP是641亿元,与东部省份比起来难以启齿,地方财政收入才42亿,不如北京的一个区、一个县的收入高。”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青海的贫困人口占比较大,贫困程度较深,547万人口,有367万农牧民,其中104万被划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农牧民中三分之一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三江源地区贫困农牧民占60%。

  在青海采访,曾经听当地的同志感慨青海“两头都不靠”的尴尬:作为青藏高原的一个内陆省份,青海不是边疆,很难享受到边疆地区的补贴;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青海不是自治区,很难得到中央财政的特殊补贴和资金援助。

  战略地位重要

  青海履新后,省委书记强卫经过基层调研,熟悉省情,得出一个评价:“青海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和希望的地方。”他将青海在国家总体的战略布局中的特殊地位概括为四方面:

  第一,青海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南连西藏和四川,西接新疆,东跨甘肃,中连中原,青海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青藏高原、内陆盆地干旱区及黄土高原三种自然形态并存,是大陆季风性气候、青藏高原气候和黄土高原气候三种自然气候交汇的惟一省份,也是我国农区和牧区的分水岭。

  第二,青海具有生态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是三江发源地,大量的水源滋养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据统计,黄河49%的水量从青海流出;长江26%的水量从青海流出;澜沧江16%的水量从青海流出。发源于海北州祁连山脉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大河,经甘肃、宁夏,直通内蒙,其40%的水量从青海流出。所以,青海在生态环境要求上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

  第三,青海具有资源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资源十分富集,特别是水能、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储量可观,分布集中。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54种的储量居全国同类储量前十位,23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前三位,9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的盐湖钾肥资源,占我国钾肥产量的98%。已探明矿产资源的总量潜在价值达17万余之多。这只在1:1/50000的地图上勘探了7%,93%的地下资源还没有详细勘探。

  第四,青海具有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6个自治州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青海大部分地区是多民族地区,将近一半人口是少数民族人口。历来有“安藏必先安青”之说。

  强化青海意识

  展望今后五年,青海省省长宋秀岩提出,青海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到2012年,青海要实现六大目标: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生态改善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建成兰青铁路复线、西格铁路复线、三江源机场、“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拉西瓦电站等重点工程,力争建成格敦铁路、西宁机场二期扩建、花土沟机场、羊曲水电站等骨干项目。

  特色产业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多元化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的循环工业体系,建设柴达木盐湖化工基地、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青藏高原千万吨油气化工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硅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基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科学组合,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稳步实现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过渡。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10%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有较大提高,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初见成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加快修复,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建立起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合理补偿机制,初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

  此外,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