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金控伏笔:国资整合大腾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芳艳

  “现在很多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像上海国资公司和上海国际,原来好比是父与子的关系,现在变成了子与父的关系。”一位上海金融界的人士11月7日透露说,上海国资整合的两大产业平台已经搭建完毕,上海国资整合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在大手笔的资产大腾挪后,作为金融控股平台的上海国际集团已被正式划归到上海市国资委旗下,并且100%控制了原来的股东上海国资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亦增加到了105亿元。

  新一届董事会亦开始运作。8月19日,上海国际集团召开了新一届董事会会议,吉晓辉当选为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包括上海国际集团的现任总经理万建华和原总经理潘龙清,董事包括上海国资公司总经理祝世寅、上海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平、上国投监事长谈逸、浦发银行监事会主席刘海彬等。

  其定位也已经非常清晰,今年8月,公司更改了经营范围,将建立以金融为主、非金融为辅的投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业务架构。未来将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领域,并经上海国资委授权,归口管理其他上海地方国有企业持有的市属金融企业的股权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

  与此同时,作为产业平台的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也在9月份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5000万元组建。原上海盛融公司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施德容出任国盛集团董事长,原良友集团董事长贺涛担任国盛集团总裁,到10月国盛继续增资至100亿元,它的经营范围将划定为以非金融为主、金融为辅的投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业务等。

  “两者都已经分别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和注册。”上海国际集团有关人士说。而记者获悉,在整合中,国际集团、国资公司、盛融公司、大盛公司的人员,实行“人员跟着业务走”的调整。

  资产洗牌和“父子换位”

  由于上海各项金融资产此前较为分散,股权关系错综复杂,此次上海政府打造两大平台也是颇费周折。

  记者获得一份今年4月由上海国资委和上海金融办联合下发的《关于组建新的国际集团、国盛集团的通知》显示,首先是调整国际集团的股权结构,组建新的上海国际集团。

  今年4月上海国际集团召开股东会,审核通过《关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上海国际集团注册资本金由63亿元增加到105亿元,成立了新一届股东会,由原来的2家股东上海财政局(52.9%)和上海国资公司(47.1%)增加到5家股东,新增的3家是上海久事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不过这次增资,除了上海市财政局增资13亿元外,其他股东是以浦发银行的股权作价出资。2006年4月,上海国资公司、久事公司等四家公司以浦发银行4.9亿股,按每股折价人民币6元出资上海国际集团,由此上海国际集团拥有了浦发银行30%以上股份,实现了相对控股,浦发银行因此在上海国际的金融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

  但这仅仅是程序的第一步,同样在今年4月16日的股东会上,上海国际集团的上述五大股东所有股权将被无偿划转上海国资委,上海国际也就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由此,上海国资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脱离了“父子”关系,“这个时候,上海国际集团就可以并掉上海国资公司的资产了。”上海国际集团旗下一子公司人士分析。

  今年10月,上海国资委持有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00%股权,被无偿划入上海国际集团,资产划转额以上海国资经营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账面净资产120.66亿元为准。

  “但未来上海国资公司是否存在,以及它的功能定位如何,都要看未来走向。”上海国际集团行政管理总部人士说。

  久事公司、东方国际集团的上海国际集团股权被划转出去后而形成的资产缺口,将在国际集团和国资公司中划出部分资产予以补偿。其中,交通、建设类资产划转久事公司,外贸、会展类划归东方国际。

  金控王国的缓步收编

  两大平台搭建完毕之后,上海市政府将要进行平台内资产的进一步整合。按照《通知》,资产整合将按照“突出主业、归口经营”,“先合并后剥离”的原则,在新的国际集团和国盛集团组建后,逐步将金融类资产集中到新国际,将非金融类集中到国盛。

  但“股权拼盘”显然比组建两大平台更加复杂,两大平台只是上海国资内部的整合,而股权拼盘则是涉及到众多股权结构复杂的金融机构,上海市政府需要协调其他股东,并且可能需要获得银监会、保监会审批通过。从目前来看,上海市政府对此已经有几套方案,但仍然未最终确定。

  以打造金控为目标的上海国际集团为例,对于盘子里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股权如何进行横向整合,以及与旗下金融机构建立何种纵向关系,争论颇多。

  按照金控一般的架构,金融控股公司的两大杀手锏之一是对子公司必须拥有相对或者绝对控股权,才能发挥控股公司在资本组织和运营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作用,而目前上海国资公司和上海国际对一些企业的股权只有10%左右,并无控股权,而一些企业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方向亦早有规划,董事会对企业发展的意愿与上海市政府的意图之间可能会有分歧。

  这当中,涉及到备受市场瞩目的上海银行的上市计划能否成行、上海国资公司持股的太平洋保险的去向等问题。

  以上海银行为例,尽管上海银行多年前就提出了上市计划,但因为组建金控,其上市之路一直悬而未决。目前上海银行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持股8.4%,其他上海国资企业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69%,上海市黄埔区国有资产总公司持股3%等。

  一份上海金融控股课题研究称,上海市政府可考虑重新规划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发展战略,可以通过股权置换,浦发控股上海银行,然后整体战略规划,将上海银行定位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主的银行,经营领域为长三角。而浦发则舍弃中小企业业务,与上海银行错位竞争。如何和浦发合并成功,那么上海银行上市计划将不再有意义。

  “上海银行董事长兼行长陈辛近期在参加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开业仪式时仍然表示,上海银行将会争取上市,并且正在筹划定向增发。

  “上海银行的其他股东也有反对进入金融控股的。”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银行的股权较为分散,外资股东股份也不小,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持股8%。

  “显然,如果政府采取拉郎配的办法会引起争议,国泰君安和上海证券合并变局,就是个例子,必须要采取市场化手段。”上海某银行高层评论。

  另一个例子是,上海金控的版图上还缺乏一个具有控制权的保险公司,上海国资公司亦参股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并一度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太保也想谋划自己的金控王国,今年年初,太保定向增发,上海国资公司的股份稀释后被刷出了十大股东之列,目前太保即将登陆A股。

    相关专题:

    上海国资金融资产整合

    相关报道:

    上海国资委:变身国有独资上海国际集团整合起步

    背靠金融航母 上海国际集团打造金融地产

    上海国际集团打造金融地产 酝酿新开发模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