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再次加息意在稳定通胀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04:47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继今年以来连续三次加息、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再次亮出紧缩之剑。8月21日,央行宣布将于次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央行称,本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意味着,央行再次以“紧缩式”调控的实际行动,表明了遏制经济过热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似在意料之外,毕竟此次加息与前次仅有一月之隔。而就在几天前,美联储刚刚宣布调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由次级债危机引发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全球经济,央行选择此时加息,时机是否恰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尽管距离上次加息的时间不长,但7月份CPI上升幅度太大,加之新增信贷增长全面加快,“加息之举,是在情理之中。”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5.6%;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3%,种种迹象预示着经济向过热转化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不改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局面依然严峻,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累计已达1125.3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1775亿美元的三分之二。其中,特别是6月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269.1亿美元。在此形势下,央行必然要针对上述问题作出反应。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认为,央行此次小幅加息是明智之举,但作出这一决定无疑需要智慧和勇气。他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规避国际环境恶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有“三道防线”支撑:第一道防线是美国尚未降低联邦储备金利率;第二道防线是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使自身出口

竞争力增强;第三道防线是良好的财政状况使中国政府有能力运用财政政策来化解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破除了上述担忧后,中国政府完全有理由根据本国情况出台适当的紧缩政策。

  然而,针对

中国经济的种种“热症”,加息“药方”能否对症?赵锡军认为,加息对于遏制物价上涨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考虑到当前价格上涨压力的多方面因素,加息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认为,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货币投放过多,导致收入增加,从需求方面推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生产成本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从供给方面推动物价上涨,CPI增幅加大是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由此提出,当前宏观调控应更多地着力于调控价格,一方面,要控制好货币投放,紧缩调控不可放松;另一方面,要控制原材料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缓解通胀压力。

  哈继铭同样认为,宏观调控不仅要解决总量问题,还要面临更为严峻的结构问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和出口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问题,都不是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就能够解决的。他认为,加息固然会对控制资产价格上升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反而容易夸大利率和

汇率的价格扭曲程度,忽视其他资产价格的调整,掩盖问题的其他方面。“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依靠多种政策‘齐头并进’,而不是货币政策‘一指禅’。”

  此外,他预计央行此次加息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影响是轻微的。一方面,因为当前通胀压力上升的幅度超过加息的幅度,实际利率与去年相比仍然偏低;另一方面,存款“搬家”的趋势仍在延续,资产价格上涨的动力依然强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