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正走向民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2:1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文平 郭宏超 北京报道

  史无前例的媒体盛宴,广纳众意的民主决策,丢弃“潜规则”的高官论辩,畅达无阻的“网络言路”,增进政协力量的“五号文件”,彰显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热情的直言不讳,凸现两会制度创新的一个又一个“首次”,无不以细节的力量,证实2006年的全国两会,是迄今民主化程度最高的一次两会。

  媒体盛宴

  3月8日上午9点,一拨境内外记者准时赶往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此前一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公告称,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将以“中部崛起”为议题展开讨论。据称,记者席上之所以座无虚席,是因为他们的议题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没有好的议题,还真的不容易招徕记者。”安徽代表团一工作人员说。

  当天上午,另外6个省的代表团也同时向记者开放,议题绝大多数集中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一副职负责人事先已透露,各代表团全体会议至少有一场向中外记者开放,记者们对旁听代表团全体会议的态度,也由往年的来者不拒,变为今年的“选择性参与”。

  一位“跑”过多年两会的记者称,今年代表团全体会议的开放场次,是史无前例的。

  堪称史无前例的,还有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场次。就在3月8日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向中外记者开放之后1个小时,著名作家王蒙等4名全国政协委员,端坐在“发挥政协优势、构建

和谐社会”的题板下,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本报记者11时赶到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时,大厅内稀稀拉拉,往日里手举得像雨后春笋的场景不复存在。据分析,正是场次众多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上诸多耀眼的“政经名流”,淹没了王蒙的盛名。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的消息说,今年两会上,至少有10场可以用“重要”形容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

  对中外记者来说,今年的两会较之过去,是场毫无疑问的媒体盛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开幕会、闭幕会和3场大会发言均安排中外记者采访,吴敬琏、秦晓等经济界“明星人物”的小组讨论和界别联组讨论也向中外记者开放。今年还设立了两会的新闻中心网页,及时刊载两会最新公告和信息,供记者和网民随时查询。此外,大会收到代表的议案、意见和建议每天都会向媒体通报。

  媒体盛宴中,广播电视看上去是最大的赢家。与往年相比,广播电视媒体对两会的直播场次大幅增加,向境外媒体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也在增加。

  直播中,还有三个“首次”:全国政协大会首次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直播;首次对所有记者招待会直播。观察者发现,这次两会,直播是原则,不直播是例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局一官员称,“只要电视台能安排得开,原则上都可以直播”,即便是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或者小组审议,均可直播。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负责人说,直播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迎合公众对人大立法等层面的信息需求而采取的步骤,也是人大工作和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走向透明的结果。

  民主决策

  今年全国人代会最为要紧的议程,莫过于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意志。当下,“十一五规划”本身已非新闻,引发公众兴趣的在于它的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公开化。

  3月6日下午3时许,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一楼的新闻发布厅。有记者问:公众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有哪些建议被吸纳?

  马凯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发扬民主”破题,谈到89岁的赫哲族北京老人的来信来访,辽宁一石姓青年几个晚上写了3万字232条意见。他还说,去年秋天之后的“短短两个月”,“有5000多人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来函来信、走访,提出了数以万计的建议”,“许多建议都吸收在现在的《纲要》中”。

  马凯道出三个“发扬民主”的“首次”:“首次”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对涉及十一五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首次”组建了由37位各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纲要》进行咨询论证;“首次”在《纲要》正式提请人代会审议前,事先印发到各地,请各地的人民代表进行初审。

  当天出版的北京地方媒体还报道了乡村医生、普通工人、普通农民,如何去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发表他们对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马凯表示,人大代表们拿到手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已十一易其稿,处处可见民意、民智、民力。

  3月7日下午,北京京丰宾馆,全国政协经济组委员们的下榻地,无论是当着国家领导人的面争执银行业改革,还是激辩“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增长方式,各执一词的政协委员们对垒分明的辩驳,使得置身其中的记者们相信,他们再也不是传说中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一位目击现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对本报记者感叹,争论中的省部级高官早把“三缄其口”的箴言抛在了脑后。

  全国政协委员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声称,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变政府职能的表述还值得推敲。他说:“如果我们把温总理的前几次政府工作报告与这一次的相比就会发现,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这些话几乎是完全重复的,多次重复说明这几年在这方面进步不是很大。”讨论中,另一位政协委员接着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网络言路”

  “我能到网易这样的商业类门户网站和网民聊天,谈人代会上的见闻和思考,谈我对中部崛起乃至中国崛起的看法,这在过去是不可以想象的”。3月6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在网易的北京新闻中心感慨。

  两会尚未结束,网易已邀集40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入两会会客室,和网民分享他们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的观点。

  同为商业类门户网站的新浪网、搜狐网,也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入他们的聊天室。业内人士预测,两会期间,在北京走入聊天室对话网友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下100人。

  每个走入网易聊天室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要花一个小时,接受主持人的访问,回答网民的问题。“就像往昔两会结束时,回地方做报告。”一位来自江苏的全国政协委员说:“我们等于把回去做报告的时间提前了,把听报告的对象扩大了。”

  据网易访谈专员张晓虹称,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李永海,谈贫富差距的时候,一时涌入聊天室“听报告”的网友逾5000人。

  有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聊天室中,会提到他们在国家领导人面前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参与过多次两会报道的中央新闻媒体记者说,国家领导人参与小组讨论的发言,按常规只有极少数传统主要媒体的新闻记者才有机会聆听到,经由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们的转述,“聆听”的人数多了,公开的速度快了。

  据一位商业网站的高层管理人员透露,他们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架设“民意桥梁”,肇始于2003年。但次年被官方叫停。2005年的两会上,商业网站重新开工,直至当下的门庭若市,盛况空前。

  两会期间,官方网站“民意渠道”的价值,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表现。除却一以贯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客“两会聊天室”,人民网首次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设了“博客专区”。上海作家赵丽宏等10名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宏宇等4名全国人大代表,每天公开自己在两会上的见闻录,且将自己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放置在博客上,无障碍地和民众交流。

  每天超万人次的点击率,非但给网友间接参与两会的机会,还为代表委员们搜集提案议案大开方便之门。周洪宇透露,他提交给人代会的20余个议案中,有一个规范网络虚拟财产的议案,就是网友提供的。

  朱永新对本报记者说,今年初,他就在自己时常出入的一个教育类网站上,悬挂了一个主题帖:2006,我们说些什么?3月5日,胡锦涛主席去全国政协听取委员们发言,朱把他在网络上搜集的意见,也一并融入到自己的发言中,他发现胡总书记对他的发言作了记录。朱说:我虽然难以确认我的发言,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的决策,但普通网友的意见,的确没费多大周折就传递给了国家领导人。

  网络的好处,使得距离北京异常遥远的人们,通过一根电话线一部电脑,就以过去想象不到的速度,把握“两会”的动态。即便是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的境外媒体,也在早报网上,以分钟为时间单位,做到了两会报道的“新鲜热辣”。

  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原生态报道”,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两会的本来面目,极大地降低了两会过去笼罩在公众心头的神秘感。有人大代表在他的博客中说:中午的自助餐很难吃。还说“温总理在两个小时中读完36页的报告,十分辛苦,毕竟是一位老人了,最后,代表、委员用掌声将他送回座位。我的眼睛有点潮湿”。

  媒体研究者说,这些消息过去往往不太被公众知晓,而网络却让它开诚布公地走进公众视野。

  三年前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议政性网站”的周宏宇说,随着网民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和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在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正日益突出。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可以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人们无障碍地联系在一起,让持不同意见的人们畅所欲言,是一个收集民情、反映民意的好渠道,可以提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

  民主与监督

  3月1日,贾庆林走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主席台的前两天,作为官方通讯社的新华社发表了“五号文件”。

  南方一位宪法学者说,这份全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凸显了两个“首次”:首次以执政党文件的形式,宣告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首次宣称人民内部在重大决策之前充分协商,是和民主选举投票同等重要的民主形式。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对本报记者称,今年的“五号文件”和去年的“五号文件”相辅相成,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助益多多,在全国政协的历史上意义深远。眼下,政协的“民主监督”还停留在“软监督”的层面上,只能通过提案和有关部门的答复得以实现,“五号文件”的诞生势必对民主监督的未来产生正面影响。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应从与日俱增的提案中遴选出百分之一的重点提案,然后全程跟踪,与办理提案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综观过去的提案,他最不满意有关部门对他“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的答复。他说:“当时有关部门给我的答复是国家原则上不增加新的节日。但是去年,不但增加了航海节,还增加了文化遗产日,难道阅读的价值比不上航海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吗?”

  朱表示,他决意“将阅读节进行到底”。

  朱是民进中央常委,民主党派人士。今年两会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予本报记者的印象异常深刻。

  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杨海坤的提案说,“政法委”应该更名为“人权保障委员会”或者“法治委员会”。他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法”,含义肯定不再局限于“刀把子”,中国共产党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后,政法委员会不能一直沿用原来的名称,或者停留在原来偏狭义上对它的理解。而应当与保障人权紧密联系,并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

  民主促进会在湖北省的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3月3日上午在接受“第四媒体”访问时,毫不避讳地说,他去年提出了公车改革的建议,但他对国家发改委的答复“很不满意”。至于发改委把他的建议和4个类似的建议合并同类项,他公开批评说“这是非常不严肃的”。

  观察者认为,个案意义上的仗义执言,非但部分改变了人民政协在公众中的印象,也在一定层面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境界,为之一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