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列车的新轨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1:09 中国经营报 | |||||||||
两会召开,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国策得以厘定。从中不难预见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方向将发生巨变。 实际上,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有不同目的,因而也就必然有不同轨道。两会之后,“中国列车”的目的地在哪里?又该沿着什么样的轨道前行?概括地讲,“目的地”就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轨道”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我国经济成就非凡,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些人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而盲目自豪,一些人因为“中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的调侃而沾沾自喜。事实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不和谐之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如不适时调整,“更上一层楼”将难上加难。 在经济领域,目前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严重,投资率高达44%,超过国际平均水平1倍左右。但由于有效消费不足,产能过剩日益显现,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由于投资增长过快和利用效率低下,资源与能源出现短缺。 在社会领域,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社会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表现得极为不公正。农民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社会阶层出现分化。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意识与政治诉求不一,人民内部矛盾有所增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扭曲。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安全生产等诸多方面出现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是的,“中国列车”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拿出有效的办法来衡量即将做出的选择。然而,世界上可以直接供我国参考的经验并不多。 在西方历史上,关于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学说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西方国家正是借助凯恩斯的学说,舒缓了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凯恩斯的学说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它的主要贡献是烫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调节经济列车运行速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并非速度问题,而是轨道问题。 为此,政府选择了四大战略重点作为突破口。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二元性不仅是社会失衡的最主要体现,而且从各国经验看,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前提;二是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新的亮点是实现中部崛起。中部地区能否崛起,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顺利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迁移,并逐步融入外向型经济圈中。这是影响中国工业化进程在未来10~15年能否加速推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三是鼓励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既是化解能源资源紧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同时在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显著的情况下,也是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唯一途径;四是发展循环经济,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陷阱,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述四个重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将形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合力。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进一步深化改革。关于改革,最近社会上正掀起新一轮争议,越来越多的人介入其中。人们需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质疑改革方向的倾向,二是将改革神圣化的倾向。在心平气和的氛围中,大家客观地检讨前期改革中的得失。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中国列车”顺利到达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