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三产已成中国经济支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4:3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中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是你知道吗,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多的已经并不是制造产业;现在,经济学家们开始预期,它可能将永远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柱了。

  在1997年到2002年间,中国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比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多1100亿元。

  结论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修正的历史数据。

  这个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93年至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比原来统计的平均提高了0.5%。不仅如此,根据本次调整后的数据,中国第二产业的增幅总是大于第三产业增幅认识,必须扭转过来(相关数据见表)。

  重新认识第三产业

  1998年,在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是一个关键的时点。这一年,新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超过第二产业2154亿元,而此前的岁月里,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快于第三产业,并于1997年二者发展基本持平。

  也就是在1997年年中,泰铢贬值引发了亚洲经济危机。“亚洲经济危机是使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下滑的导火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1998年中国第二产业仅增长1461亿元,是1993年到2004年间的最低水平。因为第二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对出口有很强的依赖,所以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受经济周期影响最大。

  而第三产业主要受到中国国内需求的带动,一直在稳定提高。于1998年到2002年间,持续每年4000亿元左右的增幅。巴黎百富勤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内需一般不会有大起也不会有大落。”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提出扩大内需的口号,但在当时,实际的政策支持主要是投资需求方面,财政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推动作用最大,因为这些建设直接计入了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并且这些工程拉动的钢材、水泥等大宗物质以及相关的办公用品,直接创造对第二产业的需求。

  这被认为是此后第二产业得到爆发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2002年之后,中国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在这一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均开始提速,但是第二产业的提速达到了翻倍的速度,从2002年时的第二产业产出新增4385亿元,达到2003年时的8539亿元;第三产业产出新增则仅由2002年时的5570亿元达到2003年时的6121亿元。

  瑞士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说,上述事实,也就凸现出了第二产业由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的迅速发展,是

中国经济这一轮进入飞速发展周期的主要力量。

  但是哈继铭和陶冬都认为实际上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而且目前三产依旧存在低估。

  三产的发展终将快于二产

  陶冬说,本次经济普查后第三产业调高了21300亿元,但可能还少算了18000亿元,因为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中国现在统计出的40.7%还要高。

  但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则认为,第二产业依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并一时难以改变。因为国民收入不会大幅度迅速提高,中国还处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会推动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制约三产的发展。

  不过,哈继铭说,目前刚刚针对三农问题进行的取消农业税,以及将

个人所得税率起征点提高等政策的实施,会使中国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从而刺激居民消费,帮助第三产业发展。在2005年,第二产业面临的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众多主要行业产能过剩,利润率下降的现实,也会使其在2006年的发展速度下降。

  哈继铭为此建议,今后的财政政策应更多地投向与第三产业有关的行业——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同时,中国

房价的逐步稳定也会带动人民买房,并迎来随后买家具、汽车等的大量消费。

  对于中国目前的二、三产业谁对中国GDP增长贡献更大的问题,仍然还存在分歧,但是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步步深入,中国将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并永远超过第二产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