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发改委困惑 谁清楚非公经济家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2:0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11月3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长达一个半月的申报时间里,只有4个省市将材料寄到,申请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工作试点单位。

  国家发改委在执行这次工作中,还要求各地上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数据。

  参与组织这项工作的人士说:“很多地方的数据报不上来,各省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很混乱,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分管的部门。”

  目前,对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同的机构得出的数据大相径庭:有的认为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有的则认为不到40%。

  人们大多同意,中国私营经济的规模比以往更大了,但是雾里看花的数据,使得到底谁是中国经济的真正主力这个问题,开始令人迷惑。真正的问题在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正在被一些人士质疑。

  数据谜团

  提到非公有经济,你就会想到温州,它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因非公有经济高度发展而著称。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两个小企业的家庭十分普遍。

  2005年9月,里昂证券(CLSA)通过对上海、温州、杭州、广州四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组成部分——进行调研后估计,私营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达到了70%;而在15年前,这个部门的贡献仅为17%。

  9月16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首次发布的《中国经济调研报告》中称,中国的非公有经济已占中国国民经济的2/3。

  上述数据体现出的趋势,成为一些人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的韧性如此之强的根据——在中国经济以往那些大起大落的周期中,国有经济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而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轮经济高增长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

  不过,其他数据却表现出另外的情况。

  2005年11月,受国务院委托,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组完成的非公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非公经济在“GDP中约占40%”。今年5月,全国工商联合会课题组在《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的报告中也认为:“在近年的GDP构成中,内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40%。”

  互相矛盾的数据也显示出,中国政府对非公经济规模的把握同样一头雾水。“这促使发改委去进一步收集、分析非公有企业的情况,以期配合今年年初推出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经济36条),为非公企业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负责这项工作的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顾强说。

  是什么在阻挠着数据的澄清呢?

  “在中国,很多企业是很难界定它的企业性质的,而且各个机构的统计口径也不大一致。”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兰士勇说。例如,在中国有一种叫做戴着“红帽子”的私营企业。这类企业以集体的旗号注册成立公司,实际上由私人支配。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中国现有集体企业约130万家。“其中有一半都可能是红帽子企业。” 兰士勇说。

  谁是中坚力量?

  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摘要2005》数据计算,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构成中,内资私营企业的比重是15.12%,而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比重为42.36%,合计内资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比重也只达到大约42.93%。

  上述数据显示,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资私营工业企业的相对地位还不突出”。国家发改委宏观部的夏小林说,他多年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研究。

  不仅如此,2005年10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356家,而内资私营企业仅有79家。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工业大型企业统计也显示,公有制企业仍为大型企业主体。2004年2154家大型工业企业中,仅有118家内资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为476家。

  上述数据显示,“公有制大企业,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型工业企业,仍是工业化中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龙头。” 夏小林说。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公有经济、混合经济、私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在整个经济存量当中,三种经济大致上是三分天下,非公经济所占比重接近40%”。2003年底时,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的这一说法,一度被视为对中国非公经济最权威的诠释。

  然而,中国税务局统计出的纳税情况,却与上述状况不成比例。

  2004年私营企业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7%多一点,2003年也约为7.26%。如此小的税收贡献,何以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GDP贡献呢?

  不仅如此,在对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户数的统计中,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为127万户,国家工商总局统计为243万户,中国农业部统计的乡镇企业统计的私营企业户数为229万户,三部门数据竟然相差100多万户。

  “这让人怀疑GDP中私营企业的比重,可能是一些人吹出来的肥皂泡。”夏小林说。

  中国整体的非公经济发展规模还无从定论,但新的问题已经出现——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正在被一些人士质疑。一位曾经参与过起草非公经济36条的人士说,该文件是在顶着巨大压力下提出的,有些人至今认为该文件违反宪法,并要求取消。

  10月份,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时,甚至也曾有人极力主张将保证公有制经济占中国GDP的51%的条款写入规划。

  不过,这样的问题也许要引起注意。

  虽然非公经济36条的提出在理论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一位全国工商联的人士表示:“目前在中国的

垄断行业上是国有企业退步、外资企业进步;在重大竞争性行业是非国有企业退步、国有企业进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