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东海油气田谈判:中国没钻日本的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3:15 《财经时报》

  东海油气田的相关谈判其实是中日两国为恢复紧张关系的谈判内容之一,但这一谈判将左右中日关系未来的走势。为能取得先机,日本开始动用很多外门手段

  □ 本报记者 钮键军

  1月9日上午,日本外务省亚太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离开下榻的饭店,驱车来到中国外
交部。在这里,他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开始了就东海油气田的谈判。

  这一谈判被外界所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中日关于东海油气田的第三次会晤,也因为这是中日为缓和紧张的双边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谈判中的重要一环。

  诿过与人

  在谈判之后,双方对于结果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正如中日在谈判前的态度一样。

  日方面在会后立即发表书面声明,认为这次谈判并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并同时暗示谈判前景将不甚乐观。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认为,中日双方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

  而在谈判前,中方显得比日方低调得多。日本在这次谈判前,在其媒体上大肆炒作中日此次的会谈。联系新年伊始开始的中日两国就日本外交官自杀一事的争议,不难发现,日本正试图将中日两国目前关系紧张的罪责推向中国。

  “现在中日两国的关系已经不能用冰点来形容了。”一位中国专家这样评述说。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的政治关系已经降至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2005年,中国先后拒绝了日本外相、总务大臣的访华要求,同时中日韩连续六次的峰会也因此而中断。

  中日作为亚洲最主要的两个国家,领导人没有机会接触,无疑将造成国家间的隔膜更加扩大。包括东盟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纷纷指责,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妨碍了中日韩三国的正常关系,同时也阻碍了东亚一体化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甚至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病态”的行为。

  告状无“理”头

  但从2006年开始,日本为这种病态的国家关系找到了新的解释:2004年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一位外交人员的意外身亡,居然被日本视为是

中日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而在中国方面严厉驳斥日本这种恶意炒作的背景下,日本将此次赴华谈判的基调,依然定位为缓和由于驻上海外交人员意外死亡导致的紧张关系。

  据一位参与谈判的日方人士透露,在此次中日谈判开始时,日本方面提出的问题非常让人费解。日本方面要求,中国政府应该对中国的传媒界进行严格的约束,因为中国的传媒目前出现了严重的诋毁日本的倾向。

  在日本方面看来,中国的媒体大都“听命于中国政府,是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导致了中国媒体开始大肆攻击日本”。

  对于日本方面的这一无理指责,中国谈判代表崔天凯予以了驳斥。崔天凯局长表示,目前日本国内的媒体现在对于中国的宣传也仅限于“负面信息”,并且有着严重的妖魔化中国的倾向。

  危险的陷阱

  尽管日本方面制造上述这些种种麻烦,但此次谈判依然取得了某些进展。

  据参与谈判的人士透露,中国目前已经同意就日本提出的合作开发方案进行研究,并将在下次谈判中给予答复。据悉,下一次谈判将在1月底或2月初进行,谈判地点将还在北京。

  但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将不会同意日本提出的这一方案。因为日本的方案埋藏着重大陷阱。

  根据日本的提议,日本将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获取部分开采权益。而对于靠近中国沿海的平湖油气田则不在合作之列,原因是平湖油气田的地质结构没有跨越日中中间线。

  如果中国答应了这一条件,中国将陷入日本的圈套:因为这从某种角度上将被视为是中国承认了日本此前一再宣称的中日海上分界线,而按照这条分界线,中国将丧失

钓鱼岛

  因此可以预见的情况是,中国将在下一次谈判中,拒绝日本方面的提议。而东海油气田谈判还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中国需因此提防日本通过拖延时间,而谋取更多的话语权。

  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就开采东海油气田追加贷款的事宜。日本政府拨款100亿日元(合9600万美元),用于建造日本第一艘能够进行三维海床

地震测绘的船只。据悉,该船只将于2008年下海。而该船只将使得日本获得东海地区油气田开采所需的相关资料。

  中国手中的地质勘探资料,一直是中方在东海油气谈判中的最重要筹码之一,而要求实现该资料共享,也一直是日本在谈判中提出的“无理要求”之一。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