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螺旋 中国基因之金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4:5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春秋战国至明清,近两千年的中国史以黄金和铜钱构成的货币体系开端,以白银和铜钱结束。而在这两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贱金属铜足以满足日常所需。直至16世纪,西方国家用银币向中国换取丝绸、瓷器,才开始了长达280年的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的过程,也促成了清末的“银两制”。彼时,为与世界主要国家的“金本位”接轨,梁启超、康有为等先后著文宣扬“金汇兑本位制”,然而中国缺金的事实和西方国家的不支持,最终造成了中国金融史的一段遗憾。
与“金本位”同样缺失的是中国的银行体系。自鸦片战争以来,外资银行就大举进入中国,聚集在上海外滩这块弹丸之地,而华资银行的产生则整整晚了半个世纪。直至1917年宋子文归国,并先后筹建了民国政府的两个中央银行,中国的金融体系才渐成系统。 1933年,民国政府颁布“废两改元布告”,标志中国货币流通进入“银本位”时期。然而随之而来的美国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经济几近崩溃。1935年,民国政府宣布实行纸币、取消白银流通而仅作外汇储备,史称“法币改革”。同期,中国证券市场达到历史的鼎盛。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一直围绕着利率、汇率改革以及银行改革。2005年7月,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放弃盯住单一美元并升值2%。同年10月,中国建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2005,注定是载入中国金融史册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