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历时一年多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终于公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关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国情国力调查。
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私营企业呈旺盛增长态势。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325万户中,私营企业总量为198万户,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1%。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2004年末私营企业增加65.8万个,增长49.7%。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这个数据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04年私营企业数据形成了不小的反差。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私营企业数量为365.1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47.5%,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息,这次全国经济普查于2004年开始,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普查所指的第二产业包括从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涵盖了除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此次经济普查的结果为何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有反差?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位人士说,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包括了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不过在总的企业数量中,第一产业的企业数量占总量的2%左右。这就是说,不算第一产业中的私营企业,两者的数据中差不多还有160万户的缺口。
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解释说,两者之间存在差距,统计口径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普查的当年,只要是存在的单位,存在一天都在普查范围内,但对在普查时点已消亡的企业如何处理,我们也有具体规定。”这位人士说。
而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中,以每年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年检的企业来统计现存企业数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兰士勇说:“逾期没有通过年检的企业,不会包括在统计户数中。”在年检通过的主要审查指标中,有一项为企业成立后是否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
他表示,有些中小企业并不珍惜自己申请下来的营业执照,同时有很多人由于办照困难而无照经营。
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与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差距之大,也可能意味着中国企业存在着“猝死”的情况,“猝死”的企业可能进入了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口径,但全国经济普查只调查存活企业。2005年6月底,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中包括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本次经济普查数据同时显示,全国共有3921.6万个个体经营户,工商总局的统计是2004年底为2351万户。
“没有领取执照或证书,或按照有关规定免于登记,但有相对固定场所、2004年内实际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的城镇、农村个体户,也在普查之列。”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说。有无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不是这次对个体经营户的普查标准,同样,不包括第一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数量,也是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
在2005年1月1日全面开始普查登记之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曾为经济普查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中国企业现状而声明,“在这次经济普查中,普查结果不会作为收取各种税费的依据,各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申报营业收入时尽可放心真实填报。”
在这次普查中,一些地方为确保普查准确性也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市甚至实行了没有参加经济普查,不能通过年检的政策,这项措施力求确保每一家在营业的企业都参与普查。一些省市要求将企业的汽车年检与是否参加全国经济普查挂钩,不参加全国经济普查的企业的汽车,不予通过年检。
在普查过程中,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方法,对31个地区的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共抽查152个普查小区的21731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抽查比例约为3‰),个体经营户45623个(抽查比例约为1.1‰)。抽查汇总结果,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4.9‰,数据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将分别在本月14日、16日公布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的第2、3号公报,20日,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会在会上发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的2004年GDP数据,以及对历史数据进行的修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