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禹刚 发自北京
国际金融市场上,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林、雷曼兄弟这样的大投行,拥有着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研究报告和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所以受到投资者、媒体乃至政策制订者的高度重视。
我们选取高盛内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小组作为样本,对投行研究部门的设置、研究人员的工作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高盛的中国经济研究小组隶属其亚太研究部,领导这一团队的高盛(亚洲)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近日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并介绍了她所领导的中国经济小组的人员构成、研究重点领域、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报告以及明年的重点关注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你是何时加入这个研究团队的?简要介绍一下整个团队的背景?
梁红:我是2003年9月加入高盛的。目前亚太经济研究部有8个人,其中中国区经济师有4个,都是海外名校毕业,研究能力应该还是挺强的。
《第一财经日报》:有哪些主要的定期研究报告?如何发布?
梁红:目前定期的研究报告一共有三份,一是《亚太双周刊》(AsiaPacific B i w e e k l y),一个是《中国快报》(C h i n aFlash),此外还有《图表中国》(ChartingChina),用图表描述经济运行状况。对于对中国情况不熟悉的读者来说,历史数据、曲线图和饼状图会更直接,更易理解趋势。
还有一种是《年度数据汇总》(AnnualDataBook),这是给客户作为资料留存的报告。
我们会经常召开一些研讨会,同投资者和业界进行沟通,也会经常拜访一些大的投资机构,同他们交流意见。此外,还有与政府部门进行联络,了解政策制订者的想法。这些途径确保我们研究的是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而非纸上谈兵。
《第一财经日报》:这个团队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西方经济学适不适合用于研究中国?
梁红:我们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经济领域,增长、就业、货币供应等等。
我们在研究中首先注意用开放的框架来分析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说将中国经济增长放到全球经济中去分析;其次,我们更多地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问题,给予利率、汇率这些价格信号更多的权重,更注重边际效应的影响。
当然,中国国情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但不会像有些经济学家过多地强调中国经济结构性的特点。
举个例子,研究中国经济,我们首先要相信地球的万有引力在中国也是适用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分析,如果从三楼或者五楼跳下来,垫子分别需要有多厚——如果这个前提都没有了,再分析需不需要垫子、多厚的垫子都是无的放矢了。
对影响短期变化的因素我们很关注,但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我们也很关注。我们认为,政府的“手”,如果与市场是顺方向的话,会相得益彰;如果方向相反,这只“手”未必能扭得过市场。
我不认为西方经济学就不适应分析中国。经济学的原理和普遍规律,中国经济一样遵守。当然,熟悉中国国情也是很重要的,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说我们不懂中国国情呢。
而基本面上的判断,则依赖经济学家自己的素养,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了。
《第一财经日报》:过去一年里,哪些研究成果最让你欣慰?
梁红:一个是中国经济增速以及通胀的预测。在国际大的投行里面,我们几乎是唯一一家一直看好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同时,在通胀的预测上,我们也跟其他大行有分歧,我们从年初就看低今年的通胀,还顶住了一季度CPI突然提升后的市场怀疑压力。
我们的预测离开了市场的普遍看法并坚持下去,这很不容易;而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的预测又是准确的,就更不容易了。
第二个,用北大卢锋教授的话说是“不幸而言中”的人民币问题,但这是一个苦涩的欣慰。
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的问题出在汇率上面,汇率是问题的一个表现,更重要的是内需和外需的失衡。内地比如宋国青老师,很早就谈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投行里面,我们的观点与其他机构观点不一样。
我们认为内外需失衡,就是汇率低估。因为低估汇率,就是补贴外需,就是对内需的收税。今年3月份我们的报告《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出来后,市场也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前的这种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调整。
这个最根本的看法,现在终于达成共识,坚持两年的一场“战斗”也告一段落。
汇率问题就是中国经济自己的问题。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实在不愿看到中国经济受此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这个团队明年的计划,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梁红:明年开始,我们希望能多做一些中长期、深入的分析。
对中长期的判断很重要,中国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人口增长的问题、增长动力到底是什么?包括中国银行系统的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对真实经济框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面。
这两年,市场非常关注中国短期经济情况,牵扯了我们过多精力,今后还是想多作一些中长期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过几年回头看,是不是我们的判断还是对的。
此外,还希望能深入分析并澄清一些市场的分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货币升值之路?什么是经济的过热过冷?怎样才叫做软硬着陆?
我们也希望,经济学家不要再陷于对所谓通胀通缩、经济过热过冷、软硬着陆这些无谓的争论,不要将一切归结为泛泡沫论,经济学家需要去除浮躁的心态,更平和严谨地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