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一周年 > 正文
 

国际金融大势和中国价值立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05:1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评论员 周迪伦

  时光如梭,转眼间21世纪已经翻过了它的第一个五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摩擦、争吵、妥协中加速推进,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们正在体验一个更加互为唇齿、更加祸福与共的新时代。

  尽管恐怖主义的病毒还会偶尔在局部发作,但将要过去的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毕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尚算不错的开局:合作、发展、共赢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主流价值。

  过去的一切都已横陈,唯有当下和将来还会时常让我们激动。

  高油价时代

  是的,高油价时代已成定局。石油,这“魔鬼的粪便”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油价横亘在50美元/桶上下将成为常态。

  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四: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崛起、美元走弱、局部军事冲突。并且,在过去20年中,全球石油蕴藏并无重大发现,但石油消耗量却增加了50%左右,这个趋势至今并无明显的改变迹象。

  同时在各行业中,汽车业耗油增幅最大。以美国为例,1973年~2003年间,汽车耗油量从占总汽油消耗量的49%上升至67%。虽然美国汽车市场已近于饱和,但新兴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的汽车增速正在迎头赶上,其耗油比例正急速攀升。

  尚需注意的是,和民用汽车高效率用油的倾向相反,军车制造商从来不考虑“用油效率”,局部战争冲突也因此成为高油价的支撑因素。

  此外,中国经济崛起也许正在推动全球经济进入超级周期。正如美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推动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超级经济周期、战后欧洲重建推动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超级经济周期、日本经济复兴推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超级经济周期一样,中国经济崛起及印度经济成长将推动21世纪上半叶的全球超级经济周期,这是推动油价上升的又一动力。

  在高油价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出于对通胀压力的担心,美联储已连续12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达4%,这将对下面一个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房地产泡沫为谁而破?

  房地产泡沫也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其回调压力已相当明显。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真实房价平均上涨了35%,其中东、西两海岸则上涨了近一倍,澳大利亚上涨了80%,英国则上涨了一倍。另外,韩国、西班牙、荷兰、南非等国的房地产泡沫迹象也十分明显。

  全球房地产过热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流动性过于充足。虽然由于全球化协作、科技进步、金融衍生等因素的存在,今天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一定会引起传统意义的通胀,但宽松货币却是导致美国金融失衡、居民债务过重、储蓄率过低,并刺激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扬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2005年8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明确表示,当前的房地产热已经扭曲了美国的经济,美国房地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降温。格林斯潘甚至称,“历史不会赋予所有事件以圆满的结局”。这是格林斯潘近年来对金融市场风险发表的最严厉警告之一。

  而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则很可能进而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因为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及美国巨大的贸易、财政双赤字,将引致外国私人投资者在未来某一时点对美国经济失去信心,外国央行将不会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债券。

  当美国这个全球消费一篮子鸡蛋打碎后,美国的危机将向全球传导,破产也许会更多地发生,如同在墨西哥、东南亚、阿根廷曾经发生过的那样。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呈现出的可能将是:中国投资驱动、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投资驱动、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改变,扩大内需已成当务之急,这种看法目前已是业界共识。

  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的深层症结在于体制,因为传统增长模式与计划体制相联系,而新的增长模式则需要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制度基础。从实践来看,中国正在力图改变这种传统增长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当然,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正在被不同程度地予以纠正,但需要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国际经济的客观环境变化是否允许这个时间拖得太久。如果美国的消费需求不再旺盛,那么无疑将对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构成巨大压力。

  就中国经济而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扩大内需。

  中国的内需

  在过去20年中,中国基于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的、重在制造业的经济增长策略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现在,随着美国国内保护主义的日益抬头及美国国内金融风险或将暴露可能性的增加,中国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结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言,对大国经济而言,更为主要的方面往往是国内的结构调整政策,大国经济的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往往大于

汇率的作用。

  但中国国内的消费者支出真的远远低于其潜在的消费能力吗?也许真实情况根本是另外一种情形:中国的国内消费者缺乏未来安全感。因为在过去15年中,消费者支出始终以8%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消费者支出并没有远低于潜在的消费能力。

  那么,中国的内需如何才能真正扩大?可以考虑的主要措施有两个: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进一步高效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改善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其二是想尽一切办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打消国内居民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可能敢于花钱。

  现在是考虑动用外汇储备充实社保基金的时机了。据保守估计,在2008年

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动用其中一半充实社保基金,这就是4万亿人民币,这将有效改善中国的社保欠账状况。

  只有在上述两个措施实施之后,中国的内需扩大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性跨越。

  当然,这些措施伴随着2006年中国系统金融改革阶段性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过了

青春期,迈过了成人礼。

  进而,中国经济将以更加健康、开放、自主的姿态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