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一周年 > 正文
 

南京:突围城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04:37 第一财经日报

  把工业移出老城,加速服务业发展,成为南京的“突围”攻略

  本报记者 全秋梅 发自南京

  “山东狠,江苏稳,安徽驴打滚。”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用以形容三地人的性格。不过,将自己比作“温吞水”的南京人,正在被“新南京”的新政策搅动着。

  “一城三区”的推动,正在将南京人从城墙内迁移到城墙外。今年8月启动的,南京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搬迁,更将深远地影响恋巢的南京人。

  2004年,南京生产总值达到19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3%,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2005年,又被确定为“自加压力”年,南京各行各业的计划指标,都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小南化的意图

  在燕子矶门坡的南京

化工厂(俗称“小南化”),厂房办公楼前竖起一个大牌子“在发展中搬迁,在搬迁中发展”。

  今年5月,就有消息传出:小南化即将搬迁。可是小南化附近的居民老韩不太相信:“2002年就说过3年内搬,现在又说两三年内搬。”

  小南化改制前有职工7000多人,改制后如今也有2000多人,职工大多在周边居住。与小南化合作了30年的小承包商老胡说:“这么大的厂,怎么会轻易搬。”

  不过老胡说:“厂房里搬迁的牌子,大约一个月前竖起来的,这次小南化的确有些搬迁意图了。”在搬迁的牌子旁边的一幢大厂房,门已经紧闭,还贴上“2005年10月封”的字条。《第一财经日报》咨询厂方办公室,小南化是否已经进入搬迁,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不清楚。

  小南化的搬迁仅仅是一个开头。燕子矶的南京化纤厂办公室甘主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最近和市政府已经签了搬迁责任状。”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的副研究员胡国良说:“

熊猫电子、金城摩托都在搬迁之列。”

  搬迁急律令

  8月,南京将工业企业外迁的范围,从原来的城墙内扩大至绕城公路以内,并调整充实市工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蒋宏坤市长任组长,戴永宁副市长、奚永明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涉及市经委、发改委、建委、国资委等15个政府部门。并且严格搬迁责任考核,对重点污染搬迁企业建立由市领导分工挂帅的项目推进责任制。

  有关意见指出:“用3年左右时间,主城区保留部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业用地,发展都市型工业及总部经济,其他工业企业一律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转移。主城区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凡是未能按计划完成搬迁任务的,都要限期关闭。”

  南京主城区目前有工业企业617家,工业用地面积28.69平方公里,占主城区规划面积的11.8%。南京市对这些企业的处理依据其性质大致分为3种情况:污染少、易治理企业就地改造;有污染但有市场且正常生产的企业实施搬迁;污染严重,不能正常生产的企业实行限期关闭。

  “南京提出工业是第一方略,就是指要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搬迁是前提。”胡国良说。日前,他刚刚接到南京市有关部门关于先进制造业的课题。

  抢占新发展先机

  “现在GDP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了,江苏处在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发展阶段,南京必须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有江苏省的学者分析。

  2002年,江苏省在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南京从原来的苏中板块,划至苏南板块,让南京直面苏州、无锡的竞争。“省里的态度以及给出的压力已经很明显了。”上述学者说。

  2001年10月,李源潮上任南京市委书记后(现任江苏省委书记),集中全市处级以上、区里局级以上的干部,以及主要科研机构共3000人,连续好多次,召开思想解放大会。

  “之前,回良玉同志已经开始指出,南京在某些方面与省内城市相比比较滞后。在李源潮召开的思想解放大会上,南京的不足就更多地被提及。”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启国说。

  与苏州比较、竞争,在南京市各个部门深入。2003年10月,南京市统计局上报了一份与苏州对比分析的数据报告,报告中首先提及:当年是南京工业大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经济规模、发展速度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尽管我们工业有着超常规的进步,但与省内工业发展较快的苏州市进行比较,两个城市的工业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实力,仍然是南京经济发展的关键。

  该报告指出,国有工业南京略胜一筹,私营工业有一定差距,但外商及港澳台工业的发展却难以望其项背,直接拉大了南京工业经济总量与苏州的差距。

  报告建议,南京市要实现工业兴市的目标,就要比学赶超苏州,尽快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南京市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南京必须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落户南京,才能逐步减少外商及港澳台工业的差距,从而在根本上缩小南京与苏州工业总量上的差距。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