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荒的另类解读 有利于重新发现能源真正价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3:53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王晓欣 酷暑来临,“电荒”亦如期而至,电力紧缺的消息不断见诸于报端。北京用电量创新高,广西用电负荷、日供电量双双创最高纪录,广东错峰用电企业轮休、向香港购电等等。据悉,今夏全国电力缺口预计超过2500万千瓦,可能突破3000万千瓦。“电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瓶颈,中国百姓生活和企业生产都深受“电荒”困扰。
严重缺粮才会被称为“饥荒”,严重缺电才会被称为“电荒”。既然被称为“电荒”,似乎是一件有百弊而无一利的事情。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对于目前的“电荒”,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另外的一种解读。 夏天来了,人们为了纳凉,用电增加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好在自然界最为基本的一个法则是“平衡”。夏季用电增多不假,但夏季同样雨量充沛,水力发电量同样也得到增加。电力作为一种不易储藏的能源,如果没有即时的需要,就会白白浪费掉。有供应增加,有需求相应增加,供求平衡,这应当是一种好事。另一方面,酷暑来临,温度上升,人们的工作热情却会下降,此时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职工带薪休假,既可缓解夏季“电荒”的局面,又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岂不两全其美? “电荒”有利于我们重新发现能源的真正价值。电是最清洁和最方便的能源,同时也是相对最便宜的能源。最近几年,我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其价格也随之普遍上涨,但涨幅最小的是电。“电荒”将促进人们对能源价格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这有利于能源价格回归本来价值。为实现电力的真实价值,政府已对工业用电和民用电进行区分,实行不同价格,在调控中,采用税收、补贴等办法,直接优惠电力企业。电价上调可以抑制需求,尤其是减少电力的浪费。一些企业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或生产方式落后,成为高耗电的电老虎。提高电价,将迫使这些企业提高效率,节约用电,使无法改变耗电水平的企业退出用电市场。 “电荒”还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强大动力。目前的“电荒”与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粗放式经营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发电量比2003年增长约15%,而我国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9%,中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4%的GDP却消耗了世界10%的电力。我国高能耗企业数量众多,工业耗电占74%,同样用1亿千瓦装机能力实现的GDP,美国高达11760亿美元,而我国只有3025亿美元,两国每实现1美元GDP产出的电耗相差近四倍,这种现象在华东和华南等能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电荒的根本出路。 “电荒”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能源战略,树立新的能源利用意识,提供了一味“清醒剂”。在我国大部分是火力发电,煤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占到中国整个初级能源的60%,未来数年还将在中国能源整体组合中占到50%以上的比重。抛开煤的污染,从资源上看,据有关我国能源资源可开采年限报道的数据:原煤为114.5年,原油为20.1年,天然气为49.3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节能将是我国能源发展上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电荒”出现,暴露出了我国经济运行中不均衡的一面,使得相当数量的生产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是一种浪费。解决“电荒”,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然而,“电荒”面前,另一种浪费不可轻视,去年国家只审批核准了6000万千瓦的电厂项目,实际开工数目却是1.8亿千瓦,违规量竟是审批核准量的两倍。不可否认,电力发展要超前,但过分超前,尤其是在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有效调整情况下的超前,也是一种浪费,不仅仅浪费资源,也将使电力更加紧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