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企改革 > 正文
 

国资委试手托管第一单 国投开启央企整合新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6:2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明霞 北京报道

  一个被看作“大病初愈的病人”,一个则是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中的佼佼者。国资委的一纸托管通知将这两个企业联系在了一起。3月初,中国包装总公司(以下称中国包装)宣布被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称国投公司)托管。而这,或许就打开了国资监管的一道大门。最富有悬念的问题就是:谁会是下一个?

  央企托管第一单

  在被托管前,中国包装是国资委旗下的特困企业。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包装总资产近50亿元,员工近万人,实体近100家。

  中国包装从未公开披露其财务状况。不过,2004年,前总经理南昌明在内部会议上称企业为“大病初愈的病人”,在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汇报时,曾说“企业虽然活过来,日子还清苦”。

  去年8月,主管企业改组局的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听取中国包装汇报时曾表示:“中包是很受关注的特困企业……对这样的企业,需要特殊的办法、措施给予支持”。

  而正是邵宁,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多个场合表示,国资委有意成立专门的托管公司,将所有中央企业中需要剥离的辅业资产与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都纳入其中。

  他进而说,在这个托管公司中,经过专业化的经营,使资产与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再与外部的同类企业重组,或出售给外部战略投资者。

  不过,成立托管公司,意味着国资委要自己拿出钱来,但是在国有资本收益归属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国资委的想法很难实现。因而,由现有的国有投资公司来担当托管公司的角色,就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国资委相中了国投公司。国投公司是国资委旗下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之一。截至200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792亿元,经营收入144亿元,实现利润26.9亿元。

  而在3月2日接受托管后,中国包装发布于官方网站的消息说,托管“为公司找到了一条生存发展的新路”。

  托管下的中央企业

  3月28日,国投公司总裁办公室信息宣传处副处长黄新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国资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他说,这不是兼并也不是重组,不是国投公司兼并中包总公司的概念。“我们只是受国资委的委托去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根据国资委下发的有关托管通知,在实施托管后,中国包装继续保留法人资格,自主经营并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资产、财务关系不变,国投与中国包装资产不并账、会计报表不合并。而且,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由国资委负责任免。

  根据国投公司总裁王会生的说法,国投的工作重点包括指导中国包装总公司明确企业战略;发挥中央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势,帮助中国包装总公司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组整合等。除法定代表人外,国投拥有对中国包装的用人权和经营管理事务的决策权。

  对于为何选择了国投,黄新民说:“国投公司的不同就在于我们不是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实业公司,而是投资公司,是运作资本的公司,我们在资产经营管理方面非常有经验。”

  实际上,中国包装旗下企业的重组和整合一直是个难题。在前总经理南昌明汇报时,李荣融曾经特别指出:“尽量把好的企业分离出来,不好的甩出去,日子就会逐渐好过了。”

  而被任命为中国包装总经理、党组书记的刘永旭,之前一直担任国投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的重组与整合很早就被国投看作是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重大机遇。

  黄新民说,国资委并没有给国投公司限定托管的时间期限或者具体目标,比如哪年之前应该完成哪些事情、让中国包装达到什么样的状况。

  “但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是,两三年之内应该基本上把这个企业搞好。现在刚进入公司,先从账目清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开始。”他说。

  托管的困惑

  黄新民表示:“我们以前没有托管经营的经验,但是现在国资委有意要选择几家投资控股公司去做这件事,我们首先被选择做这方面的探索。”

  目前,仅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中,就有六家大型的投资控股公司,如果国投托管中国包装的试点成功,或许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困难企业将通过托管的方式找到生路,而这也成为中央企业资源整合的一种新方式。

  在邵宁看来,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推进和实现国有大企业的整体上市,避免分拆上市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大量职工下岗直接进入社会,对社会稳定因素的冲击,也有利于减少国企假破产、真逃债的行为。

  不过,对于托管本身,专家和业内人士却有颇多疑虑。

  北京泰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曾经试图开展托管业务,但是这些业务最终都不了了之。任职于这家公司的张军认为,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完成的企业托管案例。所以,国内还没有形成托管市场,也没有规则和成功经验可言,他说,要有效的实施托管,最重要的是被托管方的经理层要非常理解和配合进驻企业的托管方,协助托管方顺利开展工作。“但现在具有这种眼光和气魄的经理层太少了。毕竟很少有人愿意外人进来分享权力,而企业托管成功之后的利益如何划分,托管后更糟的话又要怎么办?这都是很难在双方之间达成协调的,这也是实施托管成功与否的最大的风险所在”。他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资专家说,在国资委成立以前,政府将一家搞不下去的国企塞给一家经营状况好的国企的情况很多,其中也有称为托管或者委托的,有不少好企业因此被拖垮,但也有成功的案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也表示,托管在中国的含义仍然模糊不清,实施托管应该是一种基于合法契约关系的行为,被托管方的资产怎么处理、以前的合同要不要履行、对外的债务要不要偿还,都应该在托管双方的契约里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就会有很多后续问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资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