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最新文章:辨析首次农产品贸易逆差(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 12:29 和讯网-《财经》杂志

  为何大举进口粮食?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中国一年之内进口这么多粮食?

  很多学者认为,这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担心有关。“2004年初,主流的观点认为
粮食供应偏紧,后来更有专家提出,中国可能面临全面的粮食短缺,这种判断误导了政府的决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晓黎认为。

  可资印证的是,2004年初,因担心耕地减少影响粮食产量,国务院把2004年退耕还林的面积由5000多万亩大幅削减到1100万亩,并且把这一指标推迟四个月下达。但是,随着夏粮增产,国务院下半年后态度就有所转变,不再过多考虑粮食短缺问题。

  据记者了解,去年底结束的全国基本农田大检查的初步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而据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调总队的联合调查,1998年以来“退耕还林”面积占中国耕地减少总量的70%,也只影响了50亿斤粮食产量。因此,国家林业局今年的退耕还林指标已经由1100万亩增加到1600万亩。显然,这是决策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心有所放松的信号。

  从商务部外贸易司2004年底《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可以看出,从2004年元月到10月,农产品贸易一直是逆差,上半年逆差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而到2004年7月后,贸易逆差逐渐缩小,11月、12月竟又出现了顺差。考虑到粮食贸易是造成逆差的主因,这种情况正说明粮食进口在下半年确是在逐渐减少。

  “年际间粮食进出口形势骤变,这是造成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指出,“粮食安全问题被夸大了,这是问题的根源。”

  粮食安全就像一根魔绳,向来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因为担心粮食出问题,就刺激粮食生产,或增加粮食进口;增产和进口造成粮食多了,导致谷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减产;粮食少了,于是重提粮食安全——回顾中国近20年的历史,莫不如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9389亿斤,同比增长9%,大大超过年初预定的9100亿斤的目标。如果这一数据是准确的,那么大举进口粮食必然造成粮食过剩。

  据知情者介绍,这些进口的粮食大多用作储备粮,虽可加大粮食调控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粮价下跌的可能性。

  市场人士指出,现在粮价其实是在下跌。考虑到继续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因素,中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因此,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国内粮食很可能继续增产。“如果继续大量进口粮食,新一轮卖粮难并不是不可能。而这才是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最大打击。”崔晓黎警告说。

  知情者告诉《财经》,由于体制改革不彻底,目前粮食、棉花的进口仍由国家发改委负责执行,而造成进口剧增的正是粮食和棉花。去年,棉花价格波动很大,2003年11月棉价开始上涨,去年四五月份达到最高。此时发改委追加了很大的棉花进口配额,企业大量进口棉花,最后棉价从最高的每吨1.8万元跌至1.2万元,目前仍在低位徘徊,农民种棉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中央储备棉总公司出现巨亏正是典型代表。

  商务部外贸司重要农产品进口处一位官员认为,国家应对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宏观平衡和调控,但要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和调控能力,不能加剧国内市场的波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封面秀2005

《财经》杂志2005年3月7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法治·现场
中国股市:告别救世主 法治·动态
定量研究:重解中国股市 资本与金融
“平准基金”评价:一掷千亿的“救命稻草” 修补询价制
焦点争鸣:拆开股权分置死结 商界·动态
标本兼治方是解决之道 沪深股市
国有股放弃流通权了吗? 股市的教训应当记取
先增量,后存量 香港股市
股权分置的真相 微观因素开始主导H股
财经观察 财经调查
金融证券业反腐败两原则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
经济学家 公司与产业
钱颖一:宏观调控不是市场监管 “盛大新浪梦”纪实
乔纳森·安德森:亚洲不会抛售美元 浪政治
文萃 纺织品输欧将遇新门槛
时事报道 美国百货业合并逼上梁山
朝核危机:朝美各拨什么算盘 财经速览
观点评述 焦点
杨之刚:税制改革正当其时 事件
评之评:为何收税?税收何为? 中国周边
经济全局 科技风尚
李毅中履新 人物志
150亿元解困县乡财政 读者来信
辨析“首次农产品贸易逆差” 财经专栏
拍卖“狗不理” 随笔
中国劳务输出窘境 从范蠡到陶朱公
市场与法治 贵族的兴衰
王益民梦断“徐国健案” 何妨东施效颦
南海华光案真相难现 读书
2005中国民航第一诉 本刊3月荐书
法眼 经济主体的激励
季卫东:城市本该飘溢平等自由的空气 逝者
背景:“迁徙自由”vs“人口准入” 孙大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产品贸易逆差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