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GDP数据刺激全球铜价 警惕国际资本狙击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0:5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李文科

  中国因素既会是决定铜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也可能将是国际资本狩猎中国资本的诱饵。

  2005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GDP增长率超出预期,达到9.5%。话音刚落
,全球铜价应声走高,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价格的反应更为明显。

  现货铜供应紧张导致新年后铜市出现新一波上涨行情。而此次“GDP增长率超出市场预期”是促进这轮行情中的因素之一。

  更为业界关注的是,由于此轮行情中,国内铜价明显强于国际,专家提醒,在多方因素推高铜价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国际资本对中国铜消费买盘的高位阻击。

  中国GDP数据出台支撑铜价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表明,2004年全年GDP增长率为9.5%,第四季度GDP增长重新回调到9.5%。这一数据大大出乎了经济学家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意料,他们普遍认为到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回落,GDP可能降到9%以内。

  “这一消息令市场预期中国基础工业对铜需求应当保持强劲,必然继续对铜价构成支撑。”北京德润林公司金属分析师杨海龙告诉《财经时报》。

  当天开盘走低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和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随即上扬,当日收盘的绝大部分铜合约以上涨收尾。

  LME三月期铜价上涨20美元,报收每吨3092美元,涨幅达到0.7%。

  上海交易所的基准2005年三月期铜合约当日比前一天上涨100元,报收每吨30580元。而长江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现货铜报价仍然高于每吨32000元的水平。

  另一方面,受美元反弹影响,当天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高品级铜合约当日一度跌至自上周四(1月20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最后纽约高品级铜合约收盘基本与前一日持平 。

  铜现货持续紧张

  1月铜价的上涨是自去年10月以来铜价的第三次上涨。现货紧张和美元疲软是推动铜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在这轮上涨中,国内铜价涨势明显高于国际。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期铜的价格从2005年1月5日的低点27990元人民币到1月24日的高点30770元人民币,涨幅达2720元,而且期铜上涨势头并未停止。

  LME铜从1月4日的低点2877美元,到1月24日的高点3122美元上涨245美元,距此前2004年12月31日铜价创下3150美元/吨的16年新高仅有28美元。

  国内市场由于需求旺盛,现货紧张,导致现货升水并带动远期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交割期前后表现更加突出。

  春节将至,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在2月7日至2月15日休市,而长江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也将在2月5日至2月15日关闭,这迫使国内铜线缆制造商等用铜企业不得不抓紧时间在农历新年前补足铜库存。

  一位期货界人士还援引美国培基证券(Prudential-Bache)的话指出,目前中国交易商仍在国际市场买入铜。

  而来自国外的媒体报道,很多采购铜的企业已经表示出铜供应逐步趋紧的忧虑,他们不得不通过使用库存的办法来弥补供需之间的缺口。

  另外,国际、国内的3家交易所的库存合计已经不足12万吨,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铜的安全库存,已经接近17年来的最低。

  从2004年至今,LME铜库存已经下降了89%,到上周LME铜库存已经连续第15周下降,至43,475吨的16年来最低水平。而2004年至今,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已经下降了69% 。

  警惕国际资本围追堵截

  在后期强劲的需求以及各国的补库行为下,过低的库存将促使铜价继续上涨。“而作为世界头号铜消费大国,补库和后期需求增长的预期更易刺激国际资本狙击中国资本的动力”。

  “已经有迹象表明,国际投机资本已经开始在沪铜期市发挥作用,等待机会狩猎中国铜消费方的资本。”业内人士指出。

  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投机资本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炒高铜价;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国内铜市参与期货操作,从而两面配合达到高位狙击中国消费买盘的目的。

  尤其在目前现货紧张的情况下,国储铜补库在即,加上国内铜消费企业节前备货,这正是国际资本狙击中国铜买盘的契机。

  目前铜价内外盘比价不合理,沪铜上涨行情明显强于外盘。LME铜价年后上涨难度大,但沪铜却再度上扬,三月期铜甚至逐渐突破了去年10月形成的高点。

  在这种情况下,“隐于”国内市场的国际资本更将不遗余力地推高铜价,外盘不失时机地跟进,导致市场供需缺口被无限夸大。

  据路透社分析,在国内现货铜价相对国际铜价没有呈现明显的升水状态之前国际资本对中国铜买盘的狩猎就有可能继续下去。

  虽然中国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强劲,对基本金属市场构成支撑。但是,国内权威金属研究机构称,随着紧缩性宏观调控在今年进一步起作用,2005年中国的铜需求增速有望放缓到9%的水平,比2004年铜消费量增长12%低三个百分点。

  而持续的高铜价必然刺激全球铜生产商不遗余力大幅提高产量,但铜产量的提高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体现。

  美国培基证券认为,全球铜供应缺口将持续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仍然必须仰赖进口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对铜的需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