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粮食增产净出口扩大 共推2004年GDP增速回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2:06 《财经时报》

  虽然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都有所回落,但农业生产有了增长,特别是秋粮增长10.35%,这样就反映在第四季度的数字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财经时报

  2004年,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6
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分季度来看,GDP增长率一季度9.8%、二季度9.6%,随着系列调控措施效果的显现,第三季度降为9.1%,而第四季度又上升达到9.5%,这种回升态势与人们此前的预测明显相反。

  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达到6.3%,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加快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以前曾经预测,2004年粮食生产会扭转1999年以来连续减产的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增产250亿公斤。而实际结果,2004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粮食单产30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正如统计局的解释:“虽然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都有所回落,但农业生产有了增长,特别是秋粮增长10.35%,这样就反映在第四季度的数字里。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的同时,第三产业增长也比较快,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所以整个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出现明显的回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正是宏观调控成果的具体表现,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支撑更加均衡。

  从需求的角度分析,第四季度GDP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净出口回升的程度也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近1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高点曾出现在1997年9月、2003年12月,顺差超过50亿美元,而2004年10月后对外贸易顺差屡创新高。纵观2004年以来的贸易平衡发展态势,前4个月连续出现逆差,累计逆差达到107.6亿美元,逆差持续月份之多、逆差额之高,是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第一次。10、11、12月贸易顺差额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大,分别达到70.9亿、99亿、110.8亿美元,全年累计贸易顺差达到319.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5亿美元,增长速度达到25.6%,净出口对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的拉动作用由负转正。全年净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增长速度上升0.27个百分点。

  贸易平衡发展形势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影响因素是与国家自2004年4月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有关,这一调控的直接影响是一些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明显回落,使得进口额增长与增速趋于合理水平。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使得中国出口额快速增加,出口增速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如预期的那样持续回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在“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一季度的43%回落到上半年增长28.6%,1-3季度增长27.7%。全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9.6%转为增长20.3%;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8.3%和21.6%,分别回落8个和0.5个百分点。部分增长过快行业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随着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逐月加快,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也有利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经济增长动力持续 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2005年四大动力仍将保持强势,城市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仍处在升级期,汽车、住宅等消费热点尽管在经过爆发式增长之后,其增长势头可能会有所减弱,但向上拉力不会逆转。初步认为2005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财经时报

  中国2002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推动经济扩张的主要有四大动力: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升级;三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和城市人口增加的消费市场需求;四是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这些中期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持续10-20年。2005年四大动力仍将保持强势,城市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仍处在升级期,汽车、住宅等消费热点尽管在经过爆发式增长之后,其增长势头可能会有所减弱,但向上拉力不会逆转。受投资成本影响,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步伐不会停顿。经济增长的自发运行仍处在扩张期。

  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趋向

  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适当控制财政赤字,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投向结构。政府投资的功能和方向由最初的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推动结构调整、加强薄弱环节和促进“五个统筹”上来。

  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下,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将适度放松。2005年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上,将会灵活运用信贷规模和利率调控的“松紧搭配”,适度减轻信贷供给从紧力度,充分利用价格型工具,使经济主体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自主减少投资需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石油价格的走势将成为影响国际环境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环境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200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稳定、健康的基础,使经济偏离潜在增长率的扩张势头逐步减弱,信贷收缩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在2005年将更加充分显现,经济增长率将呈逐季回落之势,但不会出现经济明显下滑。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预测

  第一,GDP增长率接近潜在水平。初步预测,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8.5%左右,增长幅度比2004年回落1个百分点。基于投资周期和增长惯性的考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比2004年降低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2.2%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受世界经济增长和基数等因素影响,出口增幅回落到21%左右,强劲增长的内需将使进口总额增长24%左右。

  第二,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在中国,价格相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约1年左右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在经济扩张1年左右后,物价开始由低位上涨;经济收缩约1年左右后,物价会达到峰期。当前经济仍在高位运行,物价上涨的压力难以明显减小。考虑到物价的滞后影响,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的显现、宏观调控的持续作用、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调整公用事业和部分服务价格,再加上民工荒引致的劳动成本上升,初步认为2005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8%。

  第三,就业形势谨慎乐观。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出现了13年来的首次下降。预计2005年,随着经济增长的良好发展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就业形势谨慎乐观。

  第四,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截至2004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2005年,由于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和利用外资良好态势,中国将保持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将继续良好。但外汇储备的猛增,绝大部分不能用外资和外贸的数据来解释,这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继续持有强烈的预期。

  执笔(张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