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全球金属期货用暴跌迎接新年 中国因素再受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5:24 《财经时报》

  分析师认为,虽然金属价格新年伊始即迎来一波暴跌行情,但本次下跌是出于一些短期原因,并没有扭转金属期货的供需关系,不会影响金属市场的价格高位的长期趋势;预期金属价格在2005年仍将大幅上涨,铜(资讯 论坛)价上涨幅度则较小,而铝(资讯 论坛)、锌等其他金属价格仍将保持在两位数的增幅

  本报记者 李文科

  2005年新年伊始,全球金属期货在第一个交易日就遭遇了一场全线暴跌行情,重演了2004年10月中旬和11月下旬的暴跌情景。受国际市场的暴跌行情影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价格同样全线大幅下滑。

  美元汇率强劲反弹和基金的获利撤走被认为是此次金属期货暴跌的直接导火索。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金属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

  但有专家强调,上海金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加强,但这种中国因素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的巨大需求,对国际市场产生的是“被动影响力”。对于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金属市场运作的中国资本而言,这种被动影响力反而成为一种压力。

  金属暴跌迎接新年度

  2005年1月4日,是全球金属期货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新年假期前,金属期货还维持着上涨的强势。1月4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金属期货开盘就全线下跌。

  以3月铜期货价格为例,当天最低跌至每吨2877.50美元,和前一天相比,跌幅超过了8%。不仅是3月铜,其他月份的铜期货价格也是跌势难挡。其他金属期货——铝、镍、铅、锡等价格也都大幅度下跌,甚至有的产品的跌幅超过了铜期货。

  全球其他交易所的金属价格当日也一路下跌,纽约交易所的铜价下跌了近10%。国外期交所行情如此,与其相关度达到90%以上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行情当然也是暴跌一片。当天下午,铝合约跌停板;0503铜合约收盘价每吨为28560元,下跌了2.4%。

  虽然全球金属期货价格出现暴跌行情,但上海现货市场的铜价仍维持上扬趋势,1月4日,长江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现货铜报每吨31350-31700元,比2004年12月31日高出530元。

  专家分析说,这表明铜现货紧张的局面没有结束,此轮暴跌行情并非由于供求关系发生逆转而出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倒挂现象仍然存在。

  “引发此次国际金属期货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美元汇率在新年假期期间强劲反弹,以及国际基金获利撤走造成的。”德润林公司的李磊告诉《财经时报》。

  美元汇率因素一直是影响基本金属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首创期货的金属分析师宋立波告诉记者,在欧元对美元下跌到一定程度,进入商品市场投机的基金就会做空,由于基金在国际金属市场的份额相当大,因而他们的做空必然造成金属价格暴跌。

  宋立波强调,此轮行情暴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因素的作用”。

  中国因素:被动的影响力

  如果说铜价暴跌与美元恢复性上涨的关系非常密切的话,那么铝价暴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因素的影响”。

  2004年12月,中国政府确定取消8%的铝出口退税,并征收5%的出口税。有关这一政策2004年下半年就在市场上传出,沪铝期价和国外铝价开始背离,一直到年底沪铝上涨前,伦敦期铝价格比沪铝每吨高出6000元左右。到2004年12月份对铝征收出口税的政策明朗化后,伦铝开始全面上涨,出现了9年半来的高价。

  这位分析师认为,基金在期铝市场蓄谋已久。由于市场预计,在政府取消8%的铝出口退税并对铝出口征收出口税后,国内铝供应将会大幅提高,因此,2005年1月4日一开盘,上海铝价就开始下跌,从而拖累伦铝走低。

  但是也有分析师认为,中国因素对金属价格的确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状态下,中国还远远不能左右这些金属的价格,中国因素的影响力在于其巨大的需求量。从而对市场产生“被动”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力对金属市场的长期走势会有相对大的效果,但是对变化万千的金属价格波动却还很微弱。

  2005年:金属价格未到拐点

  有国外的分析师认为,虽然金属价格新年伊始即迎来一波暴跌行情,但“要说金属期货由此就将展开下跌行情并由牛转熊,还为时尚早”。本次金属价格下跌是出于一些短期原因,并没有扭转金属期货的供需关系,不会影响金属市场的价格高位的长期趋势。

  就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两大产品——铜和铝而言,虽然铜价和铝价已经到达了历史高位,上涨空间已经所剩无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下行可能并不是很大。从新年度这10天的行情来看,期铜已经走出了暴跌的行情。

  宋立波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出于季节性消费的淡季,需求必然减弱,另一方面,上一阶段铜价高达31000元每吨也对铜消费产生一定的限制,很多企业因此减产、停工。由于终端产品比如空调价格并没有出现上涨,这迫使铜产品生产商提高其产品价格的幅度相当有限。来自企业方面的人士表示,铜消费量必然随着价格高位会有所下降,企业无法在内部消化如此高价的原材料。

  据专家估计,2005年的中国需求缺口应该会达到今年的水平。不过,铜价的持续高企,刺激国际上包括智利国营铜公司在内的大型铜生产商逐步提高产量。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全球铜产量将提高7.3%而至1720万吨,而全球铜用量预计将提高4.6%而至1750万吨,2005年全球铜供应缺口为30万吨左右;而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005年将逐渐减缓。

  出于上述考虑,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铜价大幅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小,但将维持在高位震荡下行的行情中,而且极有可能在2005年年终时达到供需平衡状态。

  业内的专家和一些机构甚至认为,金属价格在2005年仍将大幅上涨,铜价上涨幅度则较小,而铝、锌等其他金属价格仍将保持在两位数的增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