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银行系基金出海 激起风浪多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 13:33 新华网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这意味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即将出海,以下几个视角值得关注。

  首先,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生力量。近几年来,国内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学术界和
业界对国内股市的各种讨论与争论也持续多年,结果似乎都是无功而返。市场弥漫着较浓厚的悲观气氛。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批准,人行、银监会、证监会三巨头共同确定工、建、交行获准设立基金公司,这对市场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即做多国内资本市场。国内银行的高额存款和资本市场资金的巨额差别将成为下一步资本市场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就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设计方面,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将以运作低风险品种为主,而股东背景为券商和信托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将更多得把精力集中在高风险基金品种的运营上。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基金公司发起设立基金品种是要综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如股市、债市、货币市场的市场状况等。一般而言,某市场更具投资机会则发起哪种类型的基金品种,因为这样的基金未来获利机会就更大,而且这类基金品种获得管理部门批准的机会也更大。国内股市持续低迷多年,指数屡创新低,目前国内股市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些。银行系基金公司很可能会优先发起以股票为主要投资目标的股票型、平衡型或指数型基金品种。从这个层面看,笔者对国内股市的前景保持乐观。事实上,“在试点初期,商业银行所设的基金公司既可以募集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也可以募集和管理其他类型的基金”。其他类型的基金即包括股票型等基金。

  其次,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设立,意味着基金公司的再次扩容,但在扩容的同时将加速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加速基金公司“优胜劣汰”的进程。在国内基金公司准入门槛方面,基金公司的进入壁垒日益放松,首先是民营企业参与发起设立或转让股权,然后是外资参股合资基金公司成立,而现在国内商业银行也加盟进来,国内基金公司“扩容”开始实现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优胜劣汰”的现象已经正在我国基金公司之间显现。随着基金公司业绩的分化,不少基金公司逐渐出现投资者信任危机,尤其是一些新生“底子薄”的基金公司,基金发起认购和申购有限,而赎回不减,基金规模似乎有加速缩水的迹象。随着投资者对基金认识的加深,尤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预计将进一步加速国内基金公司之间的“优胜劣汰”进程。那些出身不好,加上遇到市场低迷的基金公司,现在可谓凭增不少生存压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也开始在国内基金公司中出现。

  笔者预计,竞争的最后结果是,形成绩优基金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公司之间的共生共赢的均衡状态。银行系基金公司存在着销售渠道广,客户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而现有的基金公司则具有投资管理人才团队的相对优势。由于现有基金公司通过银行渠道的代销费用仍不可小视,银行系基金不可能抛弃现有基金的代销业务。基金公司因“优胜劣汰”而被淘汰出局的现象很可能在一两年后出现。

  当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设立还将引起基金人才的流动,不过这种流动是正常的,即使可能有投资人才流向银行系基金公司,预计对原有基金公司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再次,并非混业经营的开始。近日媒体有将银行成立基金公司上升为混业经营的高度争论,笔者倾向于,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基金公司并非混业经营的开始。因为真正的混业经营是用信贷资金投资于股票。实际上,在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之前,银行就对资本市场有一些股权投资,如光大、中信以及建行成立的中金公司。还有如兴业银行的兴业证券,光大银行的光大证券,中信银行的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等。商业银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促进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为巨额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顺畅的环境和渠道。

  最后要说的是,银行成立基金公司有天然优势,但并没有绝对优势。业绩不好的基金管理公司一样要被投资者淘汰,被市场所抛弃。而销售能力仅仅是银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初期优势。再者,这将对一些上市银行构成利好,因为随着它们的加盟,有望提升其公司业绩。(中国证券报/新疆证券 王年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银行系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