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烟雾”刺激伦敦摘帽雾都

2013年01月30日 09:17  作者:郝倩  (0)+1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微博]

  历史往往重复自己。北京的空气质量让中国人也开始回顾1952年伦敦因污染所遭遇的“大烟雾”。当年持续了五天的大烟雾呛死了4000人,牲口数未统计。东伦敦狗岛低头看不见脚;剧场内观众看不见舞台,茶花女刚演了一幕就被迫取消;烟雾之凶猛,甚至跨越了英吉利海峡,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若没有柯南-道尔不吝言语渲染“伦敦雾”(London Fog)的朦胧景致,似乎雾都的杀人案就没那么神秘,大侦探福尔摩斯也少了些魅力。可当浓雾本身成为杀人暗器时,“神秘”就被“恐怖”取代了。现在伦敦市三分之一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拥有100个社区花园、14个城市农场,可大多数伦敦人依然对1952“大烟雾”的惨痛历史念念不忘。

资料图片:图为1952年大烟雾下的伦敦市中心皮卡德里广场资料图片:图为1952年大烟雾下的伦敦市中心皮卡德里广场

  最早抱怨伦敦空气状况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在16世纪一手将“日不落帝国”推向巅峰,却对伦敦的恶劣空气没辙。为了不被“毒死”,她每天早餐只喝啤酒不喝水。之后,18世纪晚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在几十年后开始显露副作用,几次三番的烟雾事件呛死数百人。

  如果没有1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事件,伦敦人对如此恶劣的空气质量可能还会继续忍。

  1952年12月份,入冬的伦敦阴冷难忍,此类天气往往是孕育烟雾的最佳温床。12月5日到9日,富含二氧化碳,氢氯酸,粉糠剂混合物和硫磺酸的大烟雾席卷伦敦。“大烟雾”爆发伊始,伦敦人并不以为然,因为户外能见度低的问题太过于司空见惯,以至于大家还给“大烟雾”起了个很英式幽默的别称—豆子汤(Pea Soup),因为这种雾发黄,发绿,甚至发黑。

  伦敦当年遭遇“豆子汤”主要因为室内烧煤,以及工业用煤过度。这种大雾中有毒物体和气体含量过高,所以对老幼,以及呼吸道系统有问题的人群都有致命性。这种大雾,甚至强悍到连建筑物也腐蚀得了。

  12月5日周五这天晚上,大雾令伦敦市区能见度缩减为只有4米多。周末时,官方宣布能见度为“零”。行人就算在自家门口的街道也找不到人行道;公交停运;救护车和救火员要在车前面引路,否则司机前面只有一片烟雾;在伦敦塔桥,两列火车史无前例地“接吻”了。

在东伦敦重工业区的狗岛(Isle of Dogs),人们低头甚至连自己的脚在哪儿也看不见。在东伦敦重工业区的狗岛(Isle of Dogs),人们低头甚至连自己的脚在哪儿也看不见。

  这个周末,农场主费尽千辛万苦把牲口运到伦敦市中心Smithfield市场,发现牲口们各个呼吸困难,一些没那么坚强的,就地窒息而死。于是市场开始发放浸泡了威士忌的毛巾绕在牲口的鼻口处,以充当临时防毒面具的功能。往日时尚的贵妇们穿着大裙摆的天鹅绒和夸张的帽饰,此外还要加一项时尚饰品:“透明塑料挡风面纱”。

  室外的烟雾很快蔓延到室内,令剧场里烟雾缭绕。伦敦Sadler's Wells剧场在《茶花女》(La Traviata)第一幕之后被迫叫停表演,因为台下根本看不见舞台上有什么;伦敦皇家医院的护士们站在病房的一头,看不到另一头;1923年投入运营的温布利体育场(Wimbley Stadium)首次推迟足球联赛也是因为“大烟雾”,这还不算取消了一堆的橄榄球赛。

  有如此浓烈的烟雾弹作掩护,这几天成为小偷和抢匪的黄金时代。他们大摇大摆抢劫商铺和民居,打劫走在路上的伦敦人,丝毫不用担心被抓。当年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大副标题:“窃贼很忙!”

  烟雾之凶猛,甚至毅然跨越了英吉利海峡,蔓延到邻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当时的跨海峡油轮延误15个小时—因为可见度低看不清码头在何处,所以无法靠岸。

  这场现在听来像天方夜谭的空气污染之灾5天“呛死”4000多人,更有统计数据显示,实际死亡人数上万,被呛死的牲口数量未统计,交通瘫痪数日。这挑战了伦敦人的承受极限,至今还被挂在英国气象局的“灾难”教案中,和洪水与飓风等“天灾”列在一起。

  从1956到1968年陆续出台的空气治理法案都多少与这场实为“人祸”相关。主要是着眼于减少工业黑烟排放以及工厂强制采用无烟燃料。其中,1956年的《清洁空气法案》当年的12月份就给伦敦多带来7成的晴朗天气。

  然而,污染容易治污难。“大烟雾”取得的一步步艰难进步的背后,伦敦还在不断用人命继续为污染买单。英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62年还有750个伦敦人因烟雾而死,但“大烟雾”平均日死亡率达千人级别的人祸是绝不会灾重演了。

  伦敦人从来没有忘记“大烟雾”事件,在2002年的大烟雾50周年,以及2012年大烟雾60周年时,各大媒体都大篇幅回顾此事件。因为和欧洲大陆的诸多邻居们相比,在空气质量方面,一向骄傲的伦敦依然低人一等。

  令人烦躁的是:历史往往重复自己,或者是总能达到惊人相似。眼下伦敦最头疼的问题是PM和二氧化氮两项指标高于欧洲其他城市,问题核心是汽车尾气排放。仅这一条每年就带来4000人死亡。总体而言,英国在一些污染物指标上依然违反欧盟规定,并只能寄希望于在2025年之前从“非法”翻身到合法。

  所以伦敦人也是不断给自己敲警钟,以提升空气质量。

  伦敦市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减少20%的PM10,到2015年,PM10排放量要削减三分之一。按照欧盟的规定,城市每天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应超过50毫克/立方米,远严格于美国国家环保局规定的150毫克/立方米。而伦敦必须保证空气超标日不得超过35天,否则就会被欧盟委员罚款3亿英镑。

  伦敦花了半个世纪“摘帽”雾都的不雅称号,虽然现在绿荫葱葱,泰晤士河水清洁,空气清新,但很难说已经获得全胜。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雾霾雾都空气污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