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弱势 结构性机会延续

2013年05月29日 11:56  作者:魏凤春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魏凤春[微博]

  回到国内周期性行业整体仍无看到拐点迹象,新一轮的大规模刺激空间有限,周期性行业可能仍会经历一个持续的压力期。

  上周,海外股市波动加剧,日本尤甚。虽然年初以来日经指数涨幅领先全球,但一天之内大跌7%以上,或多或少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暴跌之日,全球市场的情绪与风险偏好也开始有所微妙变化。暴跌的大背景——美国QE退出的预期,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开始增强。相比股市的显著跌幅,实际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对QE退出预期更为敏感的债券市场也有所反映。上周,海外多国的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上行,海外债券市场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国内市场,尽管表面上与QE退出的联系程度有限,但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经济体的一项货币政策,其后果很可能并非是简单而线性的。况且,历史上类似的事件能够给予我们的经验启示实际并不多。因此,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程度提升的当今,当我们“隔岸观火”时,提神凝气、静观其变仍是可取之策。

  回到国内经济与市场本身,工业企业中大多数行业产出缺口继续低迷,甚至加速下降,反映需求仍然疲弱,产能利用率并未有效改善,周期性行业整体仍无看到拐点迹象。而政策方面,新一轮的大规模刺激空间有限,“改革+托底”的政策思维显然要优先于“救助+刺激”。依靠经济自身规律,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化解经济中的问题与矛盾,为结构转型和优化找到出路。由此推演开去,在缺少短期刺激的情况下,依靠产业内部调整和出清,周期性行业可能仍会经历一个持续的压力期。

  周期弱势,今年春节后以来的结构性行业可能仍会有一个惯性延续。但对于国内愈演愈烈的创业板结构性行情,当众人,特别是被情绪感染的人,欲趁火打劫时,可同样独取“隔岸观火”之姿态。“隔岸观火”并非不闻不问,而是退而深思,在市场还未注意到的时候,发现新的趋势,另辟蹊径。换一个思路前瞻性的切换到其他可能的结构性行情,如真实盈利增长与估值虚高公司之间的分化,以及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与稳定的现金流支撑盈利进一步增长的行业和公司等,其中不乏利用做空与对冲等工具获得收益的机会。具体预判时点上,不少公司中报的预报、IPO自查的进程以及社会舆情的监控,可用来持续观察,提前部署。

  (本文作者介绍: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曾获《新财富》宏观类最佳分析师。)

文章关键词: 结构性行业周期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