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资银行海外扩张宜稳步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1:18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就在全球都饶有兴味地猜测荷兰ABN银行究竟花落谁家、巴克莱银行与RBS为首的财团并购之战能持续多久之时,中国银行业海外扩张步伐的骤然加快,同样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7月26日,中行鹿特丹分行在荷兰挂牌运营;另据记者了解,如果不出意外,中行(英国)有限公司亦将于今年10月在伦敦开业,这相当于拿到了中行在欧洲的通行证,因为此后由子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将不再受到严格限制。

  此前,尽管中国工商银行否认了有关该行将会收购全球最大机场汇兑网络商通济隆(Travelex)的传闻,但该行高层表示,“会跟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而走出去”。有消息说,工行正着手准备在美国设立分行。

  而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亚洲业务整合并获准在越南设立分行的建行,目前又在申请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分行资格。

  事实上,自去年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中行入主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工行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之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3家已成功登陆H股市场的国有银行为代表,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那么,为什么银行如此热衷于海外扩张?就中国银行业而言,这种扩张真的迫在眉睫吗?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向成长为世界性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强大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尽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市场仍将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在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需要变被动防守成主动进攻。而通过海外扩张发展壮大自己以应对挑战,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尤其是,在当前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银行大大增加外汇存量,也面临贬值风险,而通过参股、并购等形式在境外做投资,无疑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外汇储备
及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而我国银行“走出去”,特别是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开设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还有利于掌握最先进的国际金融经验和技术,这远优于股权上引入战略投资者所能提供的技术和经验,其作用可谓“一石多鸟”。

  对银行而言,增长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的扩张实现有机增长,另一种就是并购———而现在,之所以并购的方式在银行业中最为突出,就是因为它可以迅速增强资本实力,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

  “对银行来说,它在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副总经理孙希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国际经验,银行规模与客户信任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呈正比,规模大小对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外大银行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迅速壮大的。”孙希旭介绍,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经过一系列大规模收购行动,汇丰银行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近年来RBS通过并购迅速扩张,亦成功跻身世界十大银行之列;2000年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合并为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

  “只要中国银行业想要继续壮大,跨国并购的脚步就不会停止。”孙希旭说。

  不过,在孙希旭看来,就国有银行而言,海外扩张目前尚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专注于自身素质、管理能力、科技水平,以及风险控制程度的提高,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做实做稳之后,海外扩张成功的概率才会增大。

  “以并购为例,不成功的案例其实非常多。并购完成并不代表海外扩张的实现,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孙希旭分析,并购能否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银行作为投资者,其管理水平能否迅速控制这家新银行,能否把两家银行的文化迅速融合到一起,此其一。其二,这家银行的IT平台能否支持所并购的银行,将它容纳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吸收这家银行,从合作中产生合力,带来效益。

  “最重要的是,并购是否符合你的整体战略。因此,我觉得,中国的银行不一定要急于进行海外并购,而是要从战略上研究,同时做好包括人才储备等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孙希旭比喻说,这就像老虎、狮子在捕捉猎物前,看似“闲庭信步”,却时刻在寻找机会,瞄准之后冲上去一举成功。同理,国内银行应该把视野放在全球的角度去寻找机会,一旦机会出现,又有充分准备在前,就能获得成功。

  显然,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之路还是应该稳步推进。业内一些专家还建议,先期可以通过参股、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等到基本具备了驾驭国际化全球化的经营能力后,再实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