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多管齐下 继续释放紧缩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2:12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吸引储蓄存款 回收流动性

  7月份以来,海关总署、央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顺差数据、新增贷款数据、通胀数据、投资数据、GDP数据,无一不显示着经济增长正在由偏快转向过热,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调控的重点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抑制顺差过快增长、抑制食品类价格过快上涨和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状况。与8年前恢复征收利息税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1999年,我国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已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储蓄存款余额在7次降息的情况下依然持续增长。而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1.5%,而6月份CPI高涨4.4%,尽管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利率,但未能改变居民存款利率负值状态,储蓄存款增长呈下降态势。及时调减利息税将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吸引储蓄存款回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此次利息税的调整释放出继续缩紧流动性的信号。因为负利率实际上是偏松的货币政策,调减利息税对老百姓而言,就相当于存款利息增加,储蓄存款吸引力将适度上升,对收紧流动性会产生一定作用。

  财政部也明确表示,目前

中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指数有一定的上涨,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相对减少,减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
个人所得税
,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抑制投资增长 紧缩势在必行

  而加息的意义不言自明。6月末,M2和M1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7.06%和20.92%,比5月末的增速上升了0.32和1.6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面临反弹压力。6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515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信贷也正面临反弹压力。

  正如央行所言,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并且,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显然,加息也是央行对未来价格上行风险作出的前瞻性反应。

  加息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取向,也体现了央行提高货币政策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思路,更体现了人大财经委“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意图。

  稳中适度从紧 政策组合出击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未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依次打出宏观调控“组合拳”。如加息、调整准备金率、发行定向央票、信贷“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调整利息税、调整出口退税、资源税、发行特别国债等财政政策;提高资源价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审批等行政手段。

  实际上,财政部7月19日已宣布从8月1日起对部分铝产品开征15%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大幅上调了部分矿石产品的资源税率,这是在近期一系列税收政策调控基础上,再次对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性产品等“两高一资”产业进行的调控。而从今年2月1日起调整焦煤资源税、到7月1日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再到此次加征铝产品出口关税和上调资源税同步实施,中国政府针对“两高一资”产业的调控力度逐渐加大。政府频频动用“财税组合”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最终目的正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此次加息政策的出台,市场上也有一些担心。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加息而美元不加息,有可能使人民币进一步承受升值压力,也会导致国际热钱以更大的规模流入中国,从而造成更加泛滥的流动性过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控制经济偏快尤其是投资过快增长是有效的,但这些措施很难从根上改变投资增长状况。当然,目前经济过热风险在增大,为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压一压处于偏强状态的需求增长。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出现的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一定应该是各个部门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与搭配使用,毕竟运用货币政策还需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效用,金融监管更应跟上步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无疑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防止经济硬着陆,保证其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8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