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外国商超各有各的失败和教训,中国本土商超都在新零售的激流中奋勇前行。
中国大陆市场这么大,为什么那些国际零售业巨头都纷纷败走?
1月18日,有消息称,家乐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很快,家乐福就否认了这条消息。其实,这早已不是家乐福第一次被穿将售卖中国业务,特别是在去年阿里巴巴和欧尚合作后。无论结果,都侧面反映了外资商超在中国市场上处境艰难。
十几年前,国外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带着掘金这个庞大市场的巨大信心而来,并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人力,却没有收获预想中的业绩。近年,外资商超带着巨大的体量,及对中国市场缓慢的反应速度等致命缺陷,一家家接连败北,走的走、卖的卖。
然而,零售这个行业依然异常活跃,线上线上、新零售等概念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本土的商超同样遭受着巨大冲击,却都在进行变革,推进电商业务、生鲜递送服务、开设便利店、打破和融合零售的边界。
我们盘点了这些不太成功的外资商超和正在洗心革面的本土商超,试图解剖他们败走的原因和生存现状。
那些关店的外资商超
1.玛莎百货
2018年1月,英国零售业巨头玛莎百货决定关闭天猫线上店面。至此,玛莎百货全面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2008年玛莎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了第一家店,曾被寄予厚望,在中国市场拼杀10年,始终未能拴住中国消费者的心。
作为英国的百年老店,玛莎的服饰保持着“英伦”风,店面设计保守且谨慎,服饰质量虽属上乘,但设计、款式和颜色无法适应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在快时尚H&M、Zara、优衣库快速崛起的时代,玛莎显得品类单一、设计落伍,缺乏竞争力。
在它颇受好评的食品区,面积占比却很小,有些甚至设置在最顶层,让想买食品的消费者经常望而却步。除了产品和店面风格外,其扩张政策同样受到诟病。在一线城市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玛莎迅速向宁波、常州、江阴、温州等二三线城市推进。
2.易买得
2017年5月,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超市易买得将在华的5家店铺出售给拥有卜蜂莲花的泰国正大集团。目前在华只剩无锡一家超市,随时都可能被抛售。
易买得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本土化欠佳,卖场装修、商品摆放等都没有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近年也遭遇连续亏损,2015年亏损351亿韩元(2.1亿人民币),2016年亏损155亿韩元(9400万人民币)。
3.Tesco
2014年,英国超市品牌Tesco从中国市场撤离,将所有门店注入与华润万家成立的合资公司,认购20%的股权。而在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Tesco还是雄心勃勃,计划在五年内投资400多亿元,开设50个商场和30个购物中心,可惜,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Tesco的水土不服显示在选址和管理上。欧美人习惯周末或假日驱车去郊区进行采购,延续这样的思路,Tesco把大量的超市都选择在郊区、场地和车位虽多,却忽略了当时中国人均有用车辆较少、交通不便的情况。
再者Tesco的高管多是英国人士,对于中国本土的情况缺乏认知,导致决策低效、本土化不足。例如,当时Tesco采用全国统一采购,很多食品无法根据地域口味差异进行调整。
4.乐天玛特
2017年9月,乐天集团宣布将出售在华的112个超市店面。乐天玛特败走中国的导火线是韩国部署萨德导弹,从而遭到了中国民众的抵制。这不能掩盖乐天玛特在中国经营不善的事实。
据报道,从2013年开始,乐天玛特的销售额便持续下降,2016年在华销售额同比下降15.2%。有统计称,2013年至2017年间,乐天玛特在华损失2960亿韩元(约18亿人民币)。
5.沃尔玛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沃尔玛在中国关闭了9家店面。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沃尔玛中国每年都在关闭店面,过去6年间,共关闭了68家店。不难理解,蓬勃发展的电商和便利店分走了大商超的客流。
沃尔玛一边关店,同时也在开店。根据2016年的报道,当时沃尔玛计划在三年内,把针对高端消费者的旗下山姆会员商店的数量开设到35家。不过,在几日前,沃尔玛便宣布关闭63家美国山姆会员店,原因是美国人正在更多地转向线上消费。
在中国有阿里巴巴的冲击,在美国有亚马逊的挑战。沃尔玛已经意识到电商的重要性,2016年起,受够了包括jet.com、Bonobos、 ModCloth等电商。不过,成效还需要时间检验。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虽然外资商超所属的领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被诟以“决策低效”、“水土不服”等的通病。而电商崛起则进一步加剧了外资商超的颓落。
本土商超的新零售革命
实际上,电商的崛起冲击着整个商超全行业,无论是外资或本土。与电商、新零售发展缓慢的美国相比,国内商超引来了阿里、腾讯、京东投资或入股,一方面传统商超在寻求变革,另一方面资本也在助推生鲜、便利、无人店的发展和线上线下的融合。
1.高鑫零售
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大卖场营运商,以欧尚和大润发作为主要经营品牌,两家都深耕零售多年。欧尚定位高端,大润发定位大众。截至2016年年底,高鑫零售拥有446家门店,其中大润发368个,欧尚78个。
面对电商的冲击造成的业绩增长乏力,高鑫零售分别摸索了电商、生鲜、高端超市三大业态,以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大润发在进行电商拓展时,选择了推出飞牛网,2017年上线了飞牛优鲜、飞牛极速达等业务。
2.永辉超市
2017年1月,永辉超市旗下主打生鲜类产品的超级物种在福州上线,其抛弃了“大而全”、“批发”、“打折”等传统商超的标签,超级物种减少SKU数量,同时在店面中加入餐饮元素。
实际上,永辉超市在2015年就着手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并先后获得京东与腾讯的投资。其中京东的物流和仓储优势与永辉的供应链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双方合作后,永辉超市业绩增长良好,2016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6.8%,2017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49%。
据媒体报道,永辉超市虽然市场份额在零售商中排名不高,但生鲜和加工业务站到47%,会给未来竞争增添优势。
3.盒马鲜生
不同于永辉和高鑫,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没有传统零售的包袱,同时拥有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商城,既可到店购买,也可以线上下单再由盒马递送。
与传统零售商最大的区别在于,盒马利用大数据、自动化、物流方面的能力,保证配送快速。目前,营业超过半年店门已经实现盈利的成绩。在2018年,盒马鲜生还会拓展商品品类,融合传统超市、药店、专卖店、便利店的功能。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