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大整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1:25 《英才》

  中国铝业大整合

  肖亚庆 300亿利税背后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2006年,销售收入可以超过1000亿,利税肯定会超过300亿。”采访中,问及业绩,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肖亚庆如是说。

  1000亿销售收入,300亿利税,在中国恐怕很少有企业能达到这个数字。但是,去年9月,中铝旗下S山东铝第一次股改却未能通过。

  曾经身处股权分置旋涡中心的肖亚庆是怎样想的?他说:“重要的是清醒地看到别人为什么误解。我们出台一个政策,肯定是惠及一部分人,同时也会伤及一部分人。这就需要沟通。”

  2006年12月8日,中国铝业(2600.HK)再次对外宣布了换股吸收合并S山东铝、S兰铝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铝的沟通见了成效。在S山东铝和S兰铝股改投票中,两家公司分别以流通股股东93.65%和94.44%的高票获得了通过。

  细节是肖亚庆颇为看重的一个关键词。在肖亚庆走进会客厅的时候,还亲自旋转了一下空调调节器,同时告诉身边的秘书,温度不要过热。听到采访需要拍照时,肖亚庆还特意换上一条中铝定制的印有元素周期表的领带。一位员工告诉《英才》记者,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白天楼道的灯还亮着,肖亚庆看到了就会关上。

  就是这样一个对于细节执行得近于苛刻的人,却从2004年开始,谋划着中铝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细节与全局,在肖亚庆身上恰巧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在氧化铝价格高涨的时刻,中铝却宁愿损失利润,以每吨低于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供货,总共让出150亿元利润;中铝帮助过很多陷于危机的企业,其中有的企业渡过了难关成为中铝系的成员。

  肖亚庆说过一句谁都明白,却都很容易忘记的话:“整个铝业发展是一个生态链,在生态链中把别人打死的人,你也不会有好结果。”

  2002年的躁动

  故事的时间要回到2002年。

  对于中国的电解铝市场来说,2002年的下半年让期货市场里的人们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丝松弛。

  2002年初,全球经济回升缓慢,这让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算盘落空,不断增长的库存,使得电解铝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2002年现货价格仅为1280-1450美元/吨的水平。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电解铝价格也一直低迷,甚至一度低于LME价格。

  幸运的是8月成为了转机。随着国内经济向好,铝消费升温,同时国家出台有关进口氧化铝市场监管的规定,电解铝现货市场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而美国西海岸港口工人的罢工,也给中国人的新年增加了一丝喜气。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电解铝平均价格达到14910元/吨,与LME同期价格相比,高出1407元/吨。在上半年,电解铝价格仅为13514元/吨。

  但是,当年迅速扩大的产能给刚刚上涨的电解铝蒙上了一丝阴影,短暂的价格回升并没能持续很长时间。

  2002年中国和全球电解铝产量的增长,却给作为电解铝原材料的氧化铝企业带来了机会,当年中国氧化铝价格达到2000元/吨。而这对中铝——中国唯一的氧化铝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可是当年的实际情况并不太好,相比较2001年,中铝的氧化铝和电解铝单价都比2001年分别下降了12.9%和3.2%。氧化铝销量达到374.05万吨,电解铝销量达到75.86万吨。

  尽管如此,当年中铝仍然按照计划扩大了氧化铝产能,而这在此后的两年,应证了中铝高层此次决策的正确。

  疯狂的价格

  2002年的伏笔既然已经打下,就没有必要收笔。

  2003年的“非典”让人们对中国经济捏了一把汗。所幸,当年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速仍达到9.1%,其中中国重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使得2003年铝行业仍有快速增长,特别是电解铝市场,2003年电解铝消费达到520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26.5%。

  电解铝的增速过快,氧化铝增长较慢,造成了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推动氧化铝价格不断上涨,现货市场价格由170美元/吨,增长到410美元/吨。这让中铝的2003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让很多人嗅到了猎物的气味。其中,2003年6月19日,东方希望与黄河铝电集团、美国杰德金属公司、先锋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四方共同签署合资合同,在河南三门峡市共同建设年产105万吨氧化铝项目,总投资45.9亿。7月3日,投资25亿元的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电项目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150亿元)提前开工。当时,看中铝业的还有其他企业,东方希望只是其中一家。

  市场利好像是一剂兴奋剂,LME3月电解铝期货一度上扬至2000美元/吨,国内电解铝受国际市场拉动,3月价格达到19300元/吨,创下过去10年新高。而随着国内电解铝行业的高速增长,国际氧化铝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国内氧化铝价格一度达到5300元/吨,全年现货均价为4053元/吨。

  虽然氧化铝产量价格都在增长,中铝却并没有把利润作为最大诉求,中铝没有把售价抬高到与市场同步,而是控制为3229.7元/吨。

  中国铝业的整合

  然而,2004年的兴奋剂在2005年突然失效。小电解铝厂的疯狂上马,让国家开始对电解铝这一高耗能行业进行宏观调控。2005年1月,铝制品8%的出口退税取消,并且对出口铝制品增收5%的关税,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电解铝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随着电价上涨,据估算,每吨电解铝总成本将达到16500-17000元,虽然2005年3月最高价格达到了19870元/吨,但全年价格稳定在16848元/吨。这就意味着电解铝企业毫无利润可言。

  2005年前5个月,大约12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闲置,全行业125户生产企业中已经有39户停产、55户净亏损。

  此时,作为中铝主产业的氧化铝却并没有受到冲击。国内氧化铝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现货最高达到5200元/吨,但为了能让大多数电解铝企业活下来,中铝的全年平均价格仅为3824元/吨。

  同时,中铝开始由氧化铝的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延伸。从2005年1月开始,中铝收购和参股兰州铝业、山西关铝、焦作万方、华鹭铝业、山东华宇、遵义铝业、抚顺铝业、连城铝业等。

  经历了2005年的阵痛,在产能大规模压缩的情况下,2006年,电解铝行业又出现了生机。2006年上半年,在基金介入、成本增加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国内铝市场走出了一个持续上涨的行情。LME5月达到了3310美元/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铝现货创纪录地达到了23800元/吨。

  而氧化铝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最高达到6500元/吨。在氧化铝和电解铝整个产业链条完善的情况下,2006年中铝营业额大幅增长,达到1055亿元。销售增长率在千亿资产以上的国资委直属央企排名中位列第一。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铝的网站上能够见到这样三句话:“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打造百年老店、构建和谐中铝”,这是肖亚庆对中铝的管理者和员工常说的三句话。

  2006年,中铝的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品与三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59.09%、2.08倍、1.81倍;铜、钛、钼等产品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同时收购和参股了上海铜业、华西铝业等铜、铝加工企业。

  仅仅有了资源优势,却并不一定能够完成肖亚庆的目标。在有效配置市场、提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中铝积极推进了铝加工集中销售平台建设,对电解铝市场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及时进行销售计划,发运流向的调整。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输成本,缓解了原料供应压力,大幅度提升了中铝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公司产业链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高耗能产业,中铝严格践行资源节约,倡导循环发展。2006年,中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三个环节,抓住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两个重点,打造生态铝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铝公司矿山土地复垦面积已达9000亩、矿山采空区重新变成耕地,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废物利用,从废弃的尾矿中回收有用物质,用氧化铝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出水泥、赤泥硅酸钙保温材料等多种产品。加强废气利用,用二氧化硫制取硫酸,2006年,从回收的二氧化硫废气中制取硫酸80万吨左右。积极发展铝回收再生产业,正在建设年产20万吨再生铝合金工程,投产后比生产等量原铝一年节电28亿千瓦时、节水200万吨,节约铝土矿等固体材料120万吨。

  除此之外,中铝不断加大回报社会力度,仅在总部层面便投入3000万元,对重庆灾区、湖南灾区、援藏援疆,陕西希望小学、“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和三峡库区移民工程进行捐助。同时还被评为“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打造完整产业链”

  《英才》:2005和2006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中铝进行了电解铝产业并购整合,这似乎有点逆势而行。你怎么作出这样的战略决策?

  肖亚庆: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不希望有更多高耗能项目上马,但是对中铝来讲氧化铝比重过大,产业链不均衡,市场风险大。

  《英才》:你担心的是产业链不完整给中铝带来的风险?

  肖亚庆:因为氧化铝价格很高,利润几乎是成本的一倍多,这么高的时候就像黄金了,肯定会有人进入这个行业,这就造成高利润是不可能持续的。我们预测氧化铝价格会在两三年时间内调整,那么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把产业链做完整。而我们选择在并购对象最薄弱的时候,也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做这件事。

  《英才》:你当时就认为电解铝市场会好转吗?

  肖亚庆:我认为肯定要往上走。

  《英才》:我听说要并购的时候有很多人反对。

  肖亚庆:当时反对声音非常强,开会的时候,马上要签协议了,还有很多不同声音。我说,如果从世界铝业发展的轨迹来看,这是必经之路,不这么走不行。如果说国家宏观调控不允许你建厂,那么中铝就要承担并购整合的责任,把小的变大,把弱的变强。因为我们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来改造被并购的企业。

  《英才》:别人都反对,你却坚持,这有点像“冒天下之大不韪”?

  肖亚庆:如果说别人考虑的都不对,就我对,这也不对。

  《英才》:你觉得有实力这样做?

  肖亚庆:我们有实力,还有管理,也很诚信。在氧化铝价格非常高的时候,我们却压低价格,最高的时候差价在1000多块钱,两年多的时间,让利150亿。

  其实,这样做也是考虑到自己。因为如果下游发展不好,我们也就没有市场了。在生态链中把别人打死了,你也不会有好结果。

  “把浅层利益变为长期共同发展”

  《英才》:你怎么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肖亚庆: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各种资源统一起来。比如科技共享。技术问题,一个攻关小组突破了,马上共享。这就是资源整合显而易见的好处。

  《英才》:有些问题恐怕不会像科技共享这么好办?

  肖亚庆:有些问题也不是很顺利,比如税收,并购时就有人担心会不会把税交到北京,而不是归各地财政,所以我们现在采取分税制。再比如营销,原来内部互相竞争,现在把价格统一到一个平台上。

  《英才》:但是利益吸引来的合作方只是浅层次的。

  肖亚庆:所以要从浅层的表面利益变成长远目标的共同发展。

  《英才》:你怎样让合作者认识到共同的长远目标?

  肖亚庆:举一个例子,解放战争我们的队伍从100-500万,后来加入者实际上是看到今后的大势。我们合作企业的老总有的很有眼光,他们站在国际的视角认识到:在国内自己可能是大企业,但在国际上自己是小企业,不团结就无法跨国公司竞争。

  世界大势就是不断地整合,不断地淘汰的过程,这种整合让大家联合起来。

  “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

  《英才》:并购中,你会亲自参加谈判吗?有没有双方争论非常激烈的时候。

  肖亚庆:会的。很多重大问题谈得都是非常尖锐的,最激烈的都不能见诸报端。有一次并购的时候,关于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我们和对方讨论的非常激烈。

  《英才》:你还是很坚持你的底线。

  肖亚庆:我们坚持的是原则。

  《英才》:你有没有觉得在树立几家比较成功的典型之后,后面的沟通就容易了?

  肖亚庆:是的,还有并购时你一定要知道对方真是想要什么,他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英才》: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肖亚庆:我提出,首先考虑当地企业和党委政府,而不是中铝,企业的发展必须要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英才》:你善于说服别人吗?

  肖亚庆:有些事我会努力先做,等我做好了再跟你说,中铝确实是用行动做事的。

  《英才》:做事就有可能被别人误解,如果别人对你有误解,你会怎么做?

  肖亚庆:这很正常嘛,辩证来看。

  《英才》:你会在意别人的误解吗?

  肖亚庆:我不是很在意,当一把手,有一点误解是正常,哪有一帆风顺的。

  《英才》:越在舞台中央越有人看你。

  肖亚庆:要清醒地看到别人为什么会误解,说明我们工作的细节做得还不到位,虽然你想用行动来证明你是对的,但还需要沟通。大家说理解万岁,我觉得很好。要经常沟通一下,不要因为有人说你做得对就飘飘然了。

  《英才》:你如何保持自己的清醒?

  肖亚庆:我经常上网,经常看各种媒体,如果别人说你哪做得不对,我也很乐意听。另外,我很少接受各种荣誉、称号什么的。我担心自己和身边的人有骄傲的心理。

  “出问题的全是细节”

  《英才》:大家都说你是个很细致的人。

  肖亚庆:我不知道。我觉得小事积累起来就是大事,出的问题全是细节,这些例子太多了,现在说细节决定成败,眼前的事都管不好,这么大公司能管好吗?中铝成功也是对细节把握住了。我们倡导“严细实、新恒齐”的管理理念。

  《英才》:你如果受了委屈会怎么办?

  肖亚庆:我没有觉得,我很乐观。

  《英才》:你会经常锻炼吗?

  肖亚庆:打球、游泳都会。我比较崇尚健身。

  《英才》:你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肖亚庆:就是做事要看远,看得远才会做好。

  《英才》:你的目标是什么?

  肖亚庆:我觉得中铝应该做行业的领先者。一百年以后说中铝还在,这是我们的目标。

  《英才》:你会不会对自己越近的人要求越严。

  肖亚庆:对,我对谁越好,就从不表扬这个人,因为我很有信心,我为什么要表扬。

  《英才》:你不怕得罪人?

  肖亚庆:我特别怕得罪人。其实有了交往就会觉得我这个人靠得住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