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闫希军的新型工业化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3:59 《英才》

  “最大的威胁来自领先”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驶出京津塘高速公路宜兴埠出口,就能远眺两头高8米的硕大石狮,那就是天士力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汽车驶进厂区,让人意外的是并没有遭到保安刻意的阻拦。在采访中,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解答了《英才》记者的疑惑:这是他的理想——“先进的制造企业就要做成一个开放式的工厂。”

  闫希军喜欢石头,偌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很多石头。他的办公桌后,有一块大而精美的石山。闫希军告诉《英才》记者这是泰山石。“稳如泰山”、“泰山北斗”恐怕都是其中的寓意。然而说来简单,做到却难。领先需要时时创新,闫希军说:“天士力最大的威胁就来自领先。”

  目前,天士力正在经历三年调整,2008年将进入下一个高速增长期。在跨国药业公司对中国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的时候,闫希军却要把天士力的药品销售到美国。这不仅需要通过美国的药品检验认证,更重要的是必须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中药产业体系。话虽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

  资本裂变500倍的背后

  “不仅是做药,而要做一个产业体系。”

  闫希军对中药有着独特的感情。虽然他说中药有很多地方无法说明,无法用标准化来解释,但只要一提到中医药文化他就滔滔不绝,显然是爱之颇深。

  从一个月生产不到10箱药,到一天生产1200箱,从资产1200万元到资产超过60亿元,12年来利税累计26.9亿元。天士力通过12年发展为中国中医药行业的领先者,但这在闫希军看来不过是中药现代化这个大事业中的冰山一角。

  提到天士力的发展,不能不提到现代中药的标准:“三小”、“三效”。三小就是体积小、剂量小、毒副作用小;“三效”则是高效、速效、长效。别小看这区区几个字的标准,却令闫希军和他的天士力共同努力了整整12年。

  “中药很土,在IT、汽车等产业早已完成标准化的今天,中药产业的标准化才刚刚开始。中药是一种经验科学,但要走向国际市场,让外国人认同,就要有清晰的数字标准作为尺度。这件事是沉甸甸的。”

  复方丹参滴丸,是天士力的第一个产品,也正是在这种药的研发生产过程中,闫希军渐渐摸到了现代中药产业的脉络,领悟到了标准二字的含义。

  如何提高产量是闫希军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市场,企业初创时一个月仅能生产10箱药,你能干什么呢?”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仅要研发药品,还要研发设备。设备研发成功之后,随着产能提高,问题又随之而来,“过去手工往瓶里装药,常常少粒,影响药效,有些消费者打来投诉电话,这让我们又要不断地改造设备。”

  解决自身系统是第一件事,但是设备解决了,技术解决了,产业体系却又无法满足产量的迅速提升。“不是原材料供给不足,就是中药材质量达不到要求,原料又存在问题,这又迫使我们建立种植基地,去规范药材的生产。”

  主要药材品质、产量问题克服之后,随之而来的又出现附加原料的问题。“我们的标准提高了,可是提供附加原料的供货商标准却没有提高,我们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闫希军似乎在不断面对新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把一个高科技产品变为商品,能够提供给13亿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企业要建立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产业链,闫希军觉得包袱很沉重。“这就迫使我们不是在做一种药,而是在解决一个系统,做一个产业体系。”

  从一种中药,到建立一整套围绕天士力的产业集群,天士力走在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上,“这就决定了领先者必须有奉献精神,这是行业先行者必须要承担的。”中药行业不像IT等成熟行业有可以照搬的标准体系。

  因为没有模式可以借鉴,所以必须摸索,也因为没有模式可以借鉴,而让天士力有机会成为一种标准的制定者。

  建立独立的产业标准

  “按照市场原则分配利益。”

  天士力的整个产业链条依靠什么来维系自身的生存?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行业领先者和标准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闫希军看来,“应该减少人为因素,以利益为纽带,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资源配置,迫使参与者公平竞争。”

  一切都是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很难。拿药材供应商来说,天士力面对的是农民。“规范化的农业操作很难,可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自己来做。”

  “农民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观念,他和你是利益关系。和农民打交道,你必须敢把你的蛋糕分出去。然后从教育、组织入手,教农民怎样把药材种好。”

  天士力把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出让给农民,给合作参与者,但是产业链条延伸的越长,自身利润就会越少,成本控制的难度就会越大,而这就需要不断改进内部的管理水平。

  “全球大的制药公司,一个产品能卖十几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产业链条在保障。在这个产业链条中的成员,都必须符合这个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

  在天士力创立初期,也曾出现过药品质量问题,比如滴丸干裂。为保证患者利益,天士力销毁了这批产品,这给初创的天士力造成很大损失。究其原因,在于一家辅料供应企业不符合标准。当天士力找到这家企业希望帮助他提高质量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推托责任的言辞,以及停止供货的答复。而这还导致当时公司短期的停产。

  “如果没有完备的标准,没有完备的监督机制,我们遭受到损失的同时,还要被供应商卡住脖子,在损失的基础上再增加损失。这就逼迫我们不得不自己研究和建立辅料标准,再去培养供应商。”闫希军对苦处似乎已经淡漠,但是建立行业标准的雄心却一刻不曾动摇。

  从初创到如今,天士力周边的产业群环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而闫希军作为领军者,所推行的标准也越来越容易得到认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不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天士力多年来一直秉承的原则。就连其产业链条中的子公司之间都按同样的标准,完全按照市场化需求承接订单,纳入准时配送的物流体系。

  厂区完全开放,是天士力又一个特色,也是闫希军推行标准化的缩影。无论媒体、同行、投资者、消费者谁来参观,天士力的生产设备和工人都可以曝光在镜头和目光之下。天士力还成为天津市惟一的全国工业旅游单位。

  不断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天士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低标准就意味着同质化,价格竞争。而提高质量和标准,不断开发新品,才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也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强大。”

  闫希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更是一个行动者。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本写满标准化规则的手册,而且是这些手册中的规定是否已经变为行动。做比说永远重要,这恐怕是他多年军队生活锤炼的结果。

  三年卧薪尝胆

  “不要赚快钱。”

  为完善整个产业体系,天士力将用三年时间进行产业规划和内部调整。上市融资之后,天士力并没有急于并购。“在我们发展中有太多的诱惑,可我不喜欢并购。”

  闫希军认为,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可以依靠并购来获得。虽然企业产权变了,但是人才、管理不会变。在中国现有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仅仅依靠报表的数字根本看不出问题。而这也是闫希军不依靠并购,自己打造产业链的初衷。

  “要卧薪尝胆,不四处张扬,我们要利用这段修养期,修复企业先天性的不足,逐步建成一个良性的、健全的、能够匹配大产业的大企业。基础问题解决不了,产业问题就调整不好,甚至还有断裂的危险。”

  闫希军很喜欢用“大”字。在天士力厂区内,每一处景观都透着一种“霸气”。除了醒狮,厂区内还有高13米,直径6米的归心坛,状如地球,象征中药国际化的大事业;长150米,高1.8米的中华医药图,取材自一块上千立方米的花岗岩,叙述中国医药五千年的历史;宽110米,上下高差18米的天东紫瀑,象征着天士力的蒸腾气象。

  一切军人气概的背后,是闫希军冷静地思考。“天士力最大的威胁来自领先。”“我理想中的大,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基础上的大,是建立在做专做精,有完整体系保证基础上的大。”闫希军时刻做着进军国际战场的准备与努力。

  独家对话药业巨头

  军人企业家的完美管理

  和跨国制药公司比较

  “我们是新手开着宝马车。”

  《英才》:你觉得天士力现在最大的威胁来自哪儿?

  闫希军:天士力最大的威胁就是我们领先、领先、能不能再领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生物制药领域,我们的目标是把生物制药也做成国际领先。

  《英才》:很多跨国公司都进入生物制药,和跨国公司比你觉得自身差距在哪儿?

  闫希军:我们投一个亿,他们投几个亿。虽然同时起步,但我们是新手开着宝马车,他是老驾驶员,所以我要全神贯注,高尖端领先的技术方面天士力要慎重,弄不好就是风险。

  《英才》:你怎么和跨国公司争夺人才?

  闫希军:天士力举办了首届科学技术大会,我们邀请世界各国的知名科学家来指导,为天士力发展做了周密的计划。

  《英才》:他们有比较中肯的意见吗?

  闫希军: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把研发项目停止了三分之一,放缓了三分之一,提速了三分之一。集中财力物力,抓住重点,在差异化的高尖端技术上争取有所突破。我们还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来承担我们科研管理,对我们科研实施项目性管理,混合团队的编制。同时从开始就以国际标准为参照。

  眼里不容沙子

  “军队出来的都是完美主义者。”

  《英才》:你的管理跨度有多大?

  闫希军:我日常管理十几个人,核心就四五个人。

  《英才》:你怎么考核他们?

  闫希军:他们对下面布置工作,我在旁边听。下面完成的怎么样,我作为参考反过来评价考核他们。同时,下面也有对他们的意见,对他们的讲评。我也充分听取。

  《英才》:你平时几点上班?

  闫希军:八点半。我早半个小时。每个月起码有一周的时间到各个点跑跑。我会观察很细微的事情,谈很多细节。

  《英才》:比如呢?

  闫希军:比如我会通过观察保洁员怎么操作,地上的纸是不是有人捡起来,食堂泔水桶里的剩饭等等很多细节,来判断管理的各个环节。因为这些细节都会从侧面反映员工工作的状态,组织是否有问题。

  《英才》:你在传达一种意识?

  闫希军:企业就是这样,大事都是由小事演变来的。慢慢形成了战略。

  《英才》:你在教手下也要关注细节?

  闫希军:老总在飞机上飞来飞去,不去管理企业,那副总是不是也这样?总监又会不会这样?人总有惰性。规范要慢慢来培养。

  《英才》:你是个完美主义者?追求细节,而且理想远大。

  闫希军:可能从军营出来,就是完美主义者。

  《英才》:为什么军营出来就完美?

  闫希军:眼里不容沙子。很多细节都去看,都去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