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2006我们怎么养眼悦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7:37 中国经营报

  省钱、省力

  临近岁末,刚结束《他们改变了管理》,开始《他们改变了商业》的阅读。这类提纲挈领介绍商业思想、管理理念的书,不要贪多,精读一本即可。这么读有两个好处,省钱和省力。仅一本管理思想介绍,在市场操作下,便可生产出“管理思想史”、“财富书架”、“大师的忠告”、“你一生必读的X本书”,等等。尤其是后者,看得让人害怕——如果我没
读过这些书,就意味着我整个人生那叫白活。省力,是针对比新陈代谢还快的经管新书而言的。记得我在2004年7月5日的《德鲁克站哪边?》一文中写道:“在我有限的管理类图书阅读中,虽不止一次地从大卫·厄尔瑞奇(Dave Ulrich)、拉姆·查兰、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史蒂芬·柯维、汤姆·彼得斯、彼得·圣吉、迈克尔·波特、普拉哈拉德、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等大家中读到德鲁克思想的影子,如在柯维那本有名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他提到的‘要事第一’、‘不断更新’的两大原则,在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个人的管理》里就有反映。有几本经典打底,很大一部分新书就不怎么新了,起码在观点创新上是这样的。哲学家怀特海说,整部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哲学的注释,这话或许并不恰切,也不能照搬到经管图书领域,但能旁敲侧击地说明一些问题。”

  回到经典

  2005年,我重点阅读了德鲁克的《旁观者》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受益匪浅。今年,想把大师的《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不连续的时代》、《巨变时代的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纳入读书计划。我始终认为,德鲁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已然成为当今管理哲学与实践的基础理念,追本溯源,按照博尔赫斯的说法,经典就是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的,而德鲁克的著作便是如此。今年,机械工业出版社还将陆续推出德鲁克全集,当然,想短时间了解德鲁克思想的,杰克·贝蒂的《大师的轨迹》倒是值得一试。

  中国式……

  中国式离婚,中国式继承、中国式营销、中国式大片……“中国式”这个词根现如今衍生出了一个“中国式管理”。它的始作俑者是曾仕强。去年,他和余世维无疑是企业培训界的两大红人。跟老余的“中国瓶装西洋酒”的管理学相比,曾老的“中国式管理”则更具原创性和本土性。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其实,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流行,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管理并无定法,在知行合一的同时,也要水土相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受够了管理学的欧风美雨,也该换做东方坐庄了。

  公共写作

  公共写作,说白了就是打破专业的藩篱,把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笔法写给老百姓看。起先,是以张五常、林行止、樊纲、盛洪、梁小民、王则柯等一大批知识精深、文笔了得的经济学家为开端,后来借助“茶座系列”、报刊专栏等形式,日益普及,在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同时,这种“平民化”的写作路径也逐渐扩展到了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尽管这种略带点儿休闲式的,且不无几分“小资”、“猎奇”的经管类随笔市场反应一般,也有回冷的迹象,但还是基本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柳泰宪《在小吃店遇到凯恩斯》、周其仁《挑灯看剑——观察经济大时代》、马浩《缎子麻袋装管理》等几本,都是这类写作的范本。其中,《在小吃店遇到凯恩斯》写得很有意思。作者巧妙地用韩国民间传说中成春香和李梦龙夫妇开的辣年糕店来比喻国家的经营,从辣年糕店在经营中会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读者轻松掌握经济学这门每个想要发财致富的人都应该彻底读懂、通透的学问。

  创新无限

  那位提倡“知识经济”而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大师,莱斯特·梭罗(Lester C. Thurow)在其《创造财富》(Building Wealth)中写道:“二十一世纪致富的新元素,是数码、设计和文化。”有幸被言中了吗?——看看那些发现并实践这条商业箴言的企业,它们已然开始拥抱创新趋势所带来的财富契机。像苹果iPod的成功,像人们对Google的崇拜,像三星的“化平凡为神奇”,像BenQ的设计为先、创意取胜,还有摩托罗拉一再陷入低谷但却逃出生天、涅 再生,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从根本上讲,这些标杆企业最为根本的战略竞争力在于让同行为之折服的创新意识和产品设计。美国《商业周刊》曾在发布去年的工业设计大奖(IDEAS)时写道:“在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不知如何是好时,消费者往往把设计当成新的区分标志。”而上个月在香港落幕的“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也相信“设计令生活锦上添花;为生活带来惊喜……优秀的设计提升了亚洲的生活质素”。在此,一个趋势已然浮现:商业社会更重要的是创新;在新世纪,什么都要创新,创新主导一切,没有创新意念的东西,将会被淘汰。

  关于创意思维的图书不少,手头就有罗伯特·弗兰兹的《创意无限》、爱德华·德·波诺的《严肃的创造力》、《六顶思考帽》、《六双行动鞋》,但关于企业创新的经管图书却不多。克莱顿·克利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创新的两难》(The Innovator’s Dilemma)和《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是比较经典的读本,目前国内只引进了《创新的两难》一本。最近,看台湾的《天下》杂志才知道,克利斯坦森最新一本力作《创新者的修炼》问世,并已被台湾引进出版,想想同胞兄弟紧跟前沿,前瞻高远,真是自觉惭愧。不过,新年伊始,艾利·高德拉特的《目标》(The Goal)、《绝不是靠运气》(It’s Not Luck)、《仍然不足够》(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关键链》(Critical Chain)等四本企管小说倒能暂时弥补一下缺失的遗憾。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简称TOC)。在“创新”日益为中国企业家纷纷言说的今天,高德拉特的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