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正义 发自深圳
经过数月的操作后,劳务工合作医疗的“深圳模式”又向前迈出一步。记者昨天从深圳获悉,深圳正式扩大了劳务工合作医疗的试点范围,并调整了相关政策。该项试点将在明年上半年在深圳全面推广。
劳务工每月仅需交纳4元(企业代交8元),便可享受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相当额度的报销。从昨天起,又有6个街道办辖区的劳务工享受了这一待遇。深圳劳务工合作医疗在原来4个街道办试点的基础上增加到10个。刚好在深圳六区中各新增一个试点,而沙头街道办便是福田区的第一个“幸运儿”。
沙头街道办一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虽然沙头街道办已取得了试点权,但目前试点工作还处于宣传发动阶段。他这几天都是深入到该辖区的工厂和企业,向企业及劳务工宣传合作医疗的具体内容,目前已有企业开始办理相关手续。
为解决劳务工就医难的问题,深圳于今年3月1日便正式实施了《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办法》。其实,深圳现行的劳务工合作医疗模式始于1984年,是宝安区布吉镇一个工业园区的创新之举,经“布吉模式”的总结与发展而成(见本报1月20日A6版相关文章)。
根据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资料,截至8月底,劳务工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72.66万人,基金总收入3008万元,劳务工门诊11.9万人次,住院391人次。
“这主要是为合作医疗试点在全市的全面推广作准备。”福田区劳动和社保局医疗处的沈处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按照相关部署,合作医疗将在明年上半年在全市全面推广,在各区新增试点将使试点工作更具代表性;而在关外龙岗、宝安两区也新增试点则主要是考虑目前特区内外医疗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
据他介绍,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100万人,深圳将对其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向全市推广。而此次试点的选取则主要考虑辖区劳务工是否集中、医疗机构是否配套等因素。
据了解,深圳此次还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打破了原来单一在制造业试点的局面。
同时,深圳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劳务工住院负担将进一步减轻,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将由现在的67%降低到4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