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开市场操作与银行体系流动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3:23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据市场人士估算,春节后4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有所增加,累计发行央票和开展正回购操作9840亿元,扣除同期央票和回购到期,净回笼银行体系流动性5483亿元,由此引起了市场人士关注甚至对流动性趋紧的担心。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由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金融机构持有的库存现金构成,是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基础。一般来讲, 近几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动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外汇占款持续较快增长。200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不平衡扩大,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大幅增长。2004年、2005年 外汇储备分别增加2066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相应增加的外汇占款成为流动性投放的主要因素。二是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现金投放与回笼随季节变动。我国财政部门的资金存放在人民银行,财政库款主要受财政收支变化影响,有一定的随机性,是导致流动性变化的外生因素。此外,我国居民仍有使用现金交易的习惯,现金投放与回笼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五一、国庆节及春节等长假前往往投放现金,节后则回笼现金。当财政因素和现金因素同时增加或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时,则会进一步加剧流动性的波动。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资金为主。2003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为对冲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导致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大量增加,主要通过较大规模、连续滚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开展对冲操作,央行票据到期兑付量不断增加,发行量也逐年加大,总体上以净回笼资金为主。2003年央行票据净回笼资金约3500亿元,2004年为6400亿元,2005年为1.1万亿元。总之,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是综合的,需要全面分析和把握。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往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规律,今年春节后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主要是为了收回节前现金投放增加的流动性。目前,从最能反映市场资金状况的重要指标———货币市场利率来看,春节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呈下跌走势,2月份7天回购利率下降了18个基点,主要原因是节前投放的现金回流银行体系所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表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还是充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