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贷款:谁来放下身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3:3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郭茹 发自上海 王菊是上海嘉年华汽车安全装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的公司拥有一项获得国家专利的科技成果——机动车灯光警示器,两年前靠自有资金投入了约200万元,市场反应不错。最近他们公司想募集一笔资金,但并不是投入到已生产的灯光警示器上,而是想为公司技术师又开发出的两个新技术募集资本金。
而最近银行小企业贷款的“动静”很大,上个月的一天,她与公司的技术师兼总经理叶福键一起兴冲冲地参加了华夏银行召开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推介会,但结果却使他们失望了。 深发展上海分行副行长王安俊将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称为“一个死结”。 “中小企业是最需要资金的,但又最不具备融资条件,融不到资就无法发展,发展不了就仍然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他说。 不出手不行 在银监会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之后,商业银行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积极性。 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措施;作为试点行、并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继而公布它们将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今年净增60亿元、3年后净增300亿元的目标。 事实上,除却政策的推动作用,外在环境的变化早已使国内很多银行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这块颇具潜力的市场。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使银行已面临大客户逐渐流失的风险。而银行长久以来的“傍大款”行为使风险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此外,中小企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也使银行越来越不能忽视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 谨慎试水 但对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银行来说,控制风险、避免坏账仍放在首要的地位。因此,银行对待小企业贷款也不得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尽管小企业贷款业务可以为银行分散风险,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如果控制不好,它也同样会为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最大的风险不在于风险有多大,而是你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说。 小企业经营的不规范、财务数据的混乱、人才的缺乏等往往使银行对小企业的风险把握不住。这也迫使银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小企业进行调查和了解。而在诚信体系不完善、社会整体信用状况较差、银行也缺乏操作经验的情况下,提出更多的防范风险的条件,比如抵质押品、第三方担保等,就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在针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具体政策中,规定对小企业授信“一律采取抵质押担保的方式,并且不接受保证担保”。而授信对象仅限于产品有订单、销售资金回笼好的小企业。这样的条件,显然将把文章开头提到的嘉年华汽车安全装置有限公司挡在银行的大门外。 “很多小企业的厂房都是租来的,它们根本拿不出好的抵质押品,这也是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另一家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银行只做大企业贷款就好比‘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样风险的确很大。但如果另一个篮子也很烂,把鸡蛋放在里面风险同样很大。”王安俊说。 降成本控风险是关键 曾有多年外资银行工作经验,目前在银翱管理咨询公司任咨询师的高钧认为,为降低成本,银行应该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做到“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并最终实现“自动化”。所谓“专业化”即指对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制定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产品计划、评级和评分系统,确立风险定价机制和专门的风险督查、尽职调查职能;信贷产品、业务流程的设计做到标准化;对贷款审批、催收、业务处理等环节则集中进行,做到“集中化”;最后通过采用数据化的信贷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 “但目前来看,国内银行还停留于粗放式经营的阶段,缺乏数据的积累。”高钧说。 而即使是渣打银行也承认,目前他们在小企业贷款业务上花费的成本也相当高昂,渣打银行个人银行中国区总裁胡美霞曾表示,他们在小企业贷款业务方面已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主要的花费是在人员培训和系统建立方面。 “我们看重的是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胡美霞说。 无论如何,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毕竟已经开始“破冰”,先期的成本投入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在付出代价之后,国内银行能否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和国情的小企业贷款之路,实现与“小企业”的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