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电东送”的前途:一个没有结果的约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范利祥 合肥报道 8月10日,由于安徽淮北二电厂和合肥二电厂等多台机组故障停机,导致电网发电严重不足,安徽不得不拉响红色缺电警报。 安徽省电力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进一步透露,安徽电力最近以来一直比
他表示,红色警报拉响后,安徽省17个地市全面限电,8月9日仅合肥地区用电早高峰和晚高峰就各限电15万千瓦。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7月20日以来,安徽全省发电机组全部启动。由于受煤质较差的影响,加之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运行,一些发电机组出现了隐患,只能带“病”发电。 最终,淮北二电厂和合肥二电厂的多台机组在不堪重负中停机,再度使安徽省电力陷入困境。 电荒还是富余? 伴随逐渐加剧的“电荒”,是外界络绎不绝的质疑声:“既然‘电荒’这么严重,安徽省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搞所谓的‘皖电东送’?” “‘电荒’和‘皖电东送’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朱先发告诉本报记者,“‘皖电东送’是(安徽)省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决策。” 对于接连不断的“电荒”,朱先发解释,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天气骤然变热、居民消费增加都导致用电量大增。 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员介绍,1996年以前,安徽电力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一到夏季,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现象。1997年部分发电机组投产,同时全省用电量明显下降,用电紧张情况才有所缓解。但到1998年全省用电市场出现了负增长,于是相关部门不得不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开拓电力市场,鼓励企业和居民多用电。 “当时安徽省电力公司经常为富余的电发愁。”该官员表示,“‘皖电东送’的想法就产生了。” 为了实施“皖电东送”,安徽省曾从国家有关部门拿到这样一个数据:“十五”期间,华东区域电力电量的需求增长分别为12.4%和13.8%,“十一五”期间将分别为7.8%和8.3%;到2020年,华东四省一市的用电量将突破1.2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将达到2.2亿千瓦。 “你想想,这个市场有多大啊!”安徽省电力公司的人士表示,而且,“三峡、四川、福建、河南等地早就虎视眈眈华东市场这块‘肥肉’。” “整体来看,安徽省建电厂的优势比较明显。”朱先发表示,安徽省煤、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在煤炭资源方面,安徽更具优势:煤炭保有储量和未开发量分别占整个华东电网区域的85%和95%,2002年原煤产量占全区域的70%。 朱先发透露,2000年安徽“东送”的电量约为29亿千瓦时;2001年约为57亿千瓦时;2002年约80亿千瓦时;2003年则达到了110亿千瓦时。而今年上半年的送电量达到了60亿千瓦时。 从去年9月份开始,安徽省还分别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签订了开展电力长期战略合作的协议或框架性协议。 “安徽并不是常年缺电,而是季节性的。”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张道刚告诉本报记者,安徽用电缺口持续时间不长,有的电力设备是同时率,若错开同一时间其缺口就没有这么大,而且这个缺口可通过用电需求管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其他季节安徽根本不缺电。 所以,“‘电荒’并不影响‘皖电东送’的实施。”朱先发说。 电力“筹码” 上述安徽省政府官员还透露,安徽实施“皖电东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往安徽送往华东地区发电厂的煤“是原材料的价格”,利润不高。但不卖,闲置浪费又可惜。所以,“安徽一直希望能通过用煤来发电向外卖,就像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那样,获取更高的利润”。 但现实是,安徽电力投资落后,“仅凭着自己的力量很难‘化煤为电’”。所以“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有更多投资商积极参与”。于是,安徽省曾多次上书国家发改委,“以争取国家对‘皖电东送’的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安徽的电力投资得到了迅猛的增长。去年6月,淮南矿业集团和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京签署“联合开发建设淮南煤电基地合作意向书”,该项目被业界称为“火电三峡”。 淮南矿业集团一位高层透露,三大集团将在淮南投资建设总装机远期规模为2000万千瓦燃煤机组、配套年产60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的煤电基地。该项目仅静态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总装机规模将比在建的三峡电站高出100多万千瓦。 今年3月底,在国家发改委的召集下,“皖电东送”规划研讨会在安徽召开。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国家主要发电集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华东电网公司,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一市发改委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共100多人出席会议。 目前,华能、中电投、大唐、国电、华电和申能等主要发电集团公司已经先后与安徽省所辖15个市签订了电源开发项目,总机组容量达到4500万千瓦。其中,阜阳电厂、池州电厂项目已获发改委同意开工建设。 “安徽省正在变煤电优势为竞争优势。”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张道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电力供应紧张日益加剧,促使投资商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区。而安徽煤电这张“王牌”极有可能使其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密集区。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江浙一带已经有不少企业尤其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产业开始向安徽的马鞍山、黄山、芜湖、铜陵等城市悄悄转移。 “这些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之所以呈现出加速向安徽转移的态势,投资地电力供应充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张道刚指出,煤电优势正在成为安徽吸引外资的一个最大的筹码。 “皖电东送”的前途 尽管安徽正在大力上马电力项目,但该省频繁的“电荒”还是让买方看到了危机。 “如果将来安徽的供电缺口更大的话,他们还会给我们送吗?”浙江省发改委一位官员担忧地表示。而“害怕安徽不按约定送电”恰恰是华东各省市共同的心病。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在自己省内也抓紧投资电力项目。”该官员表示,“况且,单靠安徽省来供电,不仅充满变数,而且还很难满足我省用电需求。” 而在这些担忧下,华东地区一些省市的电力投资计划也纷纷出笼,力求自我平衡电力电量。电源建设竞争格局凸现。 江苏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江苏正在抓紧投资一批电力项目,尤其是在电网建设上,江苏在去年投入131亿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61亿。目前在建电厂总规模为1428.5万千瓦,其中,今年计划投产460万千瓦。“江苏未来的用电量将会实现自给自足。” 与此同时,浙江省也在大规模地上马电力项目。该省的打算是,最迟至2007年前,确保100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投产,并确保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开工,同时再安排1000万千瓦的预备项目进行前期调研。 此外,上海市也打算在2005年内,投资电力项目15个,投资168.05亿元。 “如果这些省市的电力项目在将来一旦正式运作,安徽的电力有可能再度出现富余。”安徽当地的一位电力工作者指出,“那才是真正的投资过热。”所以,他呼吁,一方面,安徽在谋划“皖电东送”时,不能一哄而上电力项目;另一方面,国家要从宏观上对这些省市的电力项目进行调控,“让真正有实力的省份来合理地上马电力项目”。 安徽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周德同则撰文分析,安徽的煤与电之间现在还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安全生产,价格和盈利空间上都存在着问题。电煤的供应稳定性差、运力紧张及煤质下降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剧了电煤紧张,给电力生产和设备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