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三农”问题 > 正文
 
安徽粮改进入“深水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 10:3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范利祥 安徽报道

  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深处是产权。

  8月4日下午,安徽省粮食局一位官员透露,该省将在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推行第二步改革,即产权改革。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该官员表示,安徽省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审计厅等几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正在全省实施紧锣密鼓的调研工作。

  “今年全部推广,明年全部完成。”该官员介绍,安徽省国有粮食企业第二步改革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以资产重组、产权改革为核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造,使国有粮食企业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对于这项改革,安徽省粮食局没有设定固定的模式。该局局长桂梅生甚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不要等省里文件,即使将来与省里文件有相违背的也没有关系,允许探索,只要搞活。”

  其实,在产权改革在全省推开之前,安徽省南陵县已经“偷偷搞开了”,效果非常明显,引起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的重视,并把其概括为“南陵模式”(详见本报2004年4月1日《安徽南陵模式:“无震荡粮改”的秘密》)。

  “我们准备在全省推广‘南陵模式’。”安徽省粮食局人事处副处长汪为会表示。

  不过,从安徽全省的粮改实际来看,推行产权改革决非易事。“其实从今年年初就打算推行第二步改革,但由于阻力太大,迟迟没有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化解“三老”难题

  时至今日,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安徽省,其国有粮食企业的第一步改革已经接近尾声。汪为会表示,第一步改革针对的主要是积重难返的“三老”(老人、老粮、老账)问题。

  其中,如何合理处理国有粮食企业中的“老人”,这是粮食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老人’问题不解决好,一切都是白谈,甚至会引起社会上的不稳定。”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一位专家表示。

  负责第一步改革的汪为会表示,安徽省粮食局没搞“一刀切”,而是“一企一策”。即在分流安置富余职工时,安徽省采取了“五个一批”的策略:择优聘用一批;自愿解除一批;内部退养(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企业发放一定生活费,按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待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一批;协保养老(协议保留养老保险关系,按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到内退年龄时,办理内退手续,享受内退人员待遇)一批;逐步脱钩一批。

  第一步改革是从2002年4月开始的。安徽省粮食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前,安徽粮食系统有12万名员工(不包括附营企业6万名职工),而且拖欠职工工资现象十分严重。

  而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94个市县共有10.4万人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其中7.9万人彻底“脱钩”,1.1万人办理了内部退养和协议保留手续,目前实际在岗的人员仅为2.9万余人。2004年1-3月,又有近2000人解除了劳动关系。

  对于“老粮”问题,截至2001年上半年,安徽全省库存“老粮”最高时达到125亿公斤;而到2003年底,全省只剩下不到25亿公斤的“老粮”库存。而目前全省基本销完,正在逐县进行清仓兜底,价差亏损财政认账。

  “老账”问题,1998年以前形成的第一轮亏损106亿元,1998年5月31日至2003年6月31日形成的第二轮亏损80亿元,还有部分陈粮消化需要20亿至30亿元。这些多属政策性挂账。已经安徽省政府组织的审计基本确认,原则上能挂的基本都挂起来。

  汪为会介绍,目前基本做到了“老人走得稳,老粮销得快,老账挂得实”。

  力除改革暗流

  上述安徽省粮食协会专家表示,安徽省在今年年初,就打算在全省全面实施第二步改革。“现在看来,当时考虑得不是很完善,有些仓促。”后来部分县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也是省粮食局在全省展开紧急调研的原因之一。

  该专家透露,5月19日,一份标有“加急”的“内部明电”(皖粮明电2004 35号)紧急下发到该省各县市粮食主管部门。这份名为《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中透露,少数县(市、区)在推行第二步改革中,简单地一“卖”了之,一“租”了之,把民营化作为第二步改革的主要形式,并且不向省局上报改革方案和进展情况。

  为此,“内部明电”要求,各地在推进第二步改革过程中,要“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批制度,按程序清产核资,合理定价,公开交易,实行依法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权不悬空。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在实际采访中了解到,即使在第一步改革中,安徽省有不少县市操作并不规范,出现“走调”。

  前述安徽省粮食局官员透露,当前最突出的困难是,第一步改革中资金缺口多达5.7亿元;企业承担内退、协保人员的各项费用仍然较重。因此,有不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支付改革成本不断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

  此外,在筹集改革资金方面,安徽省很多粮食购销企业大量收取竞争上岗人员交纳的“风险保证金”。

  安徽省某基层粮站站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该粮站实施第一步改革,为安置人员需要50多万元的资金,但缺口32万元。“‘安置费’跟不上,就要求职工先下岗,所以很多职工纷纷上访。”该粮站站长无奈地表示,“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就向重新上岗的职工收取了‘上岗保证金’。”

  他表示,后来“省里规定不允许这样搞,但钱又补不上来”,所以该粮站“就把这些‘保证金’全部退回给职工”,然后“换个方式,向新上岗职工借钱支付给下岗职工”,“这跟收取‘保证金’并没有质的差别”。他说。

  农发行安徽分行对安徽全省粮食改革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有的地方由地方财政暂时垫付不足部分,如南陵县财政就先期垫付了400万元的养老保险金。这样可能造成新的隐患。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些县市在第一步改革中尽管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粮食购销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董事长多由地方粮食局领导兼任,或由地方粮食主管部门选定企业董事长人选。这样就造成政企没有彻底分开。从长远发展看,这将会成为第二步改革的极大阻碍。

  而且,在前几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的附营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剥离,截止到今年3月,安徽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独立核算附营企业638户,有429户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占企业总数的67%。

  “我们曾希望能引进省外的资本进来购买这些国有购销企业,但由于粮食加工企业早就卖掉了,不利于粮食深加工,利润很薄,所以他们不愿意收购这些单纯做购销业务的流通企业。”安徽省粮食局官员如是表示,由于现有粮食购销企业零散地分布在各县市,规模大多很小,不利于组建企业集团,这会从总体上影响了全省粮食企业抗御国际风险的能力,甚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而这些正是安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无法展开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改革的最大障碍。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