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浪财经

视频回顾

[于学军谈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结构问题] [邓庆旭:疫情令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迎来快速发展新拐点] [一图速览嘉宾精彩观点] [“行长天团”来了!] [工行行长谷澍: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 发展普惠金融机遇空间非常大]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脱离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都不可持续] [农行副行长崔勇:把握好金融数字化竞争升级大趋势] [“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数字经济进入发展黄金期] [中行行长王江:银行业要勇担重任 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要积极拥抱新技术 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 [合理让利有利于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建行行长刘桂平:数字经济开放等特征要求银行对传统经营理念做出重大调整] [数据资产是银行的关键生产要素] [国有大行使命艰巨] [交行行长刘珺:未来科技之于金融 将不仅是赋能更是重塑] [今时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 [货币数字化等将重新定义金融生产和交付方式] [邮储银行行长郭新双:信息技术发展为银行拥抱新零售提供条件] [数字化是银行业新零售转型重要引擎] [商业银行需重塑零售风险管理模式] [主流媒体密集报道]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走?六大国有银行行长们这么看(第一财经)] [谷澍:发展普惠金融机遇空间非常大(中新社)] [王江:支持地方发债融资(上证报)] [陶以平谈监管:没有最严只有更严(21)] [李民吉:用五个“更加有力”支持首都金融业发展(金融时报)]

      于学军表示,区别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标准,不仅要看金融产品的类型,而且要看有无金融机构等作为中介,凡是无金融机构介入、由投资者自担风险的,才能算作直接融资,如投资者通过金融机构直接购买的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产品等;凡是由金融机构介入并承担相应风险的(包括理财、信托产品),都应当属于间接融资。【详细】

      谷澍表示,商业银行有必要从改革创新、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匹配能力。一是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二是进一步增强风控能力;三是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四是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详细】

      崔勇表示,虽然各家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各有侧重,但目标殊途同归,就是要逐步发展成为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数字化银行。【详细】

      王江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推动金融业态、产品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今年疫情的爆发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线上”数字经济生态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银行业要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积蓄经营动能。【详细】

      刘桂平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5G网络的规模化应用,数据、算力在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算法得到深度应用,人类社会与互联网相伴相生、线上线下持续融合,驱动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详细】

      刘珺表示,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对金融的作用尤其明显。至少两条脉络能够观察到金融科技的渐进质变过程。【详细】

      郭新双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银行业新零售转型的重要引擎,商业银行持续深化数字化经营理念,从客户视角出发,重新梳理和定义客户旅程,持续推动敏捷开发、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着力构建数字化经营新模式。【详细】

郭党怀: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实现较大程度全球化

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指出,2012年,央行提出使用人民币要比外汇更为便利的导向。近几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特别是在资本项目的推陈出新,人民币已在跨境支付、境外融资、证券交易等领域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全球化和便利化。 [详细]

黄金老:让金融服务像电商一样成为用户触手可及的服务

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表示,金融机构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应该更为高远,那就是使金融服务变得更简单,对用户来说是获得更加方便易行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及从业者来说则是更低的展业成本以及更为简单易学的流程与操作。 [详细]

窦荣兴: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新价值核心

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依靠利差赚取利润的传统银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的试水成效,让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营销等方面均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突破与希望,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的新价值核心,而平台模式、生态化发展、去中介化、跨界竞争等数字商业特征也为商业银行勾勒第二曲线提供了方向指引,商业模式重塑成为大概率事件。 [详细]

宋跃升: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新业务增长点

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表示,通过对影子银行和资金空转的整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愈加紧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提供生存土壤。银行业要在变局中凸显使命。 [详细]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