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发展如何破局?金融对外开放怎样加大?七位行业大咖这样说……

2020-09-24 21:29:37 作者:新浪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9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广州银行行长蔡建、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和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等嘉宾出席,就中小银行发展、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等议题进行分享。

  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

  未来金融服务应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中

  当前,技术创新已深入渗透到企业经营、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各领域服务模式带来快速变革。而金融行业积极拥抱科技,是否仅仅是为了提升利润?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认为,金融机构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更为高远,应该使金融服务变得更简单,特别是对用户来说是获得更加方便易行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及从业者来说则是更低的展业成本以及更为简单易学的流程与操作。

  具体到业务方面,黄金老以资金交易为例,指出其业务相对来讲较为复杂,在传统的交易市场需要容纳大量的交易员,如早期摩根大通的交易大厅,规模非常震撼。如今,科技的进步推动金融交易场所、工具及交易执行流程发生巨大变革,更多的投资机构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来帮助削减成本、消除耗时的日常工作,大大减少人力需求。创新科技在促使交易人员大幅减少的同时也推动了交易效率的飞速提高。

  黄金老表示:“未来金融服务就应该如水一般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场景、各个生态之中。让金融服务也向外卖、电商一样,成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触手可及的简单服务。到那时,金融行业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才真正达成,金融服务也将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金融智能化时代方兴未艾

  金融智能化时代的银行变革如何进行?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指出,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变革,并推动金融服务迅速走向数据化、精准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在此背景下,通过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了银行业的共识。

  “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可以预见,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在内的银行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将带来更为彻底的经营理念、战略、技术、产品、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李南青说道,“疫情影响的长期化、复杂化,以及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将对银行业的风控能力、资产质量形成长期且持续性的挑战;与此同时,在“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导向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加速消耗城商行、民营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因此,城商行、民营银行将长期面临补充资本与资产质量的双重考验。”

  李南青认为,金融智能化的时代方兴未艾,但必将持续为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深刻影响和变化。新型银行机构,可以在敏捷银行、开放银行的战略支持下,克服挑战,降低风险,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而构建出一个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智能金融蓝图。

  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

  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新价值核心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如何打破原有发展方式束缚,加速业务转型发展,在危机中培育新机从而突出重围,成为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谈及银行风险管理模式时,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在论坛上强调,银行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通过加强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打造涵盖前端营销到授信落地,再到临期、预警、催收、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为智能风控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完善新业务风险管理模式。三是对数字化带来的新风险类型要加强管理,如重视模型风险、网络风险等等。

  窦荣兴指出,时代的发展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中小银行唯有在挑战中急流勇进方可最终破局。面对经济社会的加速变革,中小银行应发挥灵活性强的优势,积极拥抱时代变化,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重塑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广州银行行长蔡建:

  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中小银行最大发展机遇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应扬长避短、顺势而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广州银行行长蔡建认为,变局中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中小银行最大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首先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其中包括,构建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持续加强党的领导,规范股权管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等等。此外,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质高效金融服务。中小银行要进行战略聚焦,在规模、区域、行业、客群等方面做到有重点、有取舍。

  蔡建最后强调,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能力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引领战略,把数字化创新发展作为弯道超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加快基础科技能力建设,用最新的金融科技再造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信息系统,补齐信息化短板,着力打造方便、可靠的统一移动客户端,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界线。

  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

  完全没必要纠结于银行业是否会成为“消失的恐龙”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直接加重、加快了银行业的压力和挑战,路在何方成为我们银行业不能不认真思索回答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此,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指出:“我们不能无视银行业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可以更加看重时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种种便利与支持。我们完全没必要纠结于银行业是否会成为“消失的恐龙”,我们只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市场痛点、负起社会责任、把我们银行业自己的事情办好,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未来就有希望。”

  易雪飞认为,要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应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新冠疫情加速了金融服务的远程化发展要求。面对未来,银行业要主动适应新变化,拥抱金融科技,以建设智慧银行为目标,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金融科技与业务、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此外,谈及银行经营理念问题时,易雪飞表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就要遵循市场逻辑,以责任担当、结果导向和简单高效为基本要求,持续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激发服务主动性与能动性,坚持管理为经营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前台为客户服务,并将客户体验与取舍作为检验评价所有工作的唯一标准。

  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

  实体经济为金融提供生存土壤

  疫情催生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无接触服务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对此,恒生银行(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指出,新的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正在从根本上重塑这个进程。疫情防控期间,金融科技帮助银行机构“非接触式”展业,在数字化支付结算、线上信贷、在线交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的爆发凸显了银行业数字化运营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未来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成为银行业布局的重点。

  谈及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时,宋跃升认为,通过对影子银行和资金空转的整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愈加紧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提供生存土壤。银行业要在变局中凸显使命。“疫情后的经济冲击,使脆弱的企业首当其冲。面对变局,银行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以长远眼光看行业的发展。”

  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使命是保障血脉畅通

  外资银行作为中国庞大金融业的重要成员,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在特定业务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指出,外资银行的定位主要是注重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服务客户跨境的金融需求,帮助客户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其运营及规避风险。

  符懋赞同时表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障血脉畅通,稳定地供应机体,从而持续有效地满足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不同需求。外资银行作为中国庞大金融业重要的成员,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在特定业务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其定位是主要注重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服务客户跨境的金融需求,帮助客户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其运营及规避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