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端盘子”?六大股份行齐聚“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2020-09-24 21:26:32 作者:新浪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9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除国有六大行外,股份行也有包含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等在内的重量级嘉宾出席。

  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

  “双循环”新格局将深远影响行业未来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使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表示,党中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长期”和“持久战”已成为对当下经济形势判断的新关键词,这将成为贯穿我国未来5-10年发展的战略纲领,也将深远影响银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郭党怀认为,从“国际大循环”到“双循环”新格局,体现了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积极调整,更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我们仍然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中继续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势,仍在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郭党怀介绍,在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中信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例如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海外疫情蔓延导致相应的生产活动减缓,出口占比较高的加工贸易行业受到极大冲击。疫情期间,中信银行在武汉、北京等省市为抗疫物资进出口及跨境捐赠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国际结算体系执行无差错、服务无时滞。数据显示,中信银行1-8月进出口贸易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65%,其中出口贸易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49%,进口贸易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71%。

  光大银行行长刘金:

  银行要依靠新金融生态创造价值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以《新金融 新生态 新未来》为题,分享了他对于金融生态的思考。刘金认为,得益于改革开放、创新科技、财富管理、业态融合等因素,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新的金融生态,而银行要依靠新的金融生态创造价值。

  一是依靠新生态。刘金表示,不久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尤其要紧跟中央部署,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利用我国体制机制好、市场潜力大、储蓄资源多、国际合作广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当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好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职能,强化财政、金融、实业的协同配合,特别是着重服务好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融入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大生态”。

  二是营造小环境。“落实中央部署,建设新的发展格局,最紧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刘金表示:“作为拥有金融全牌照,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合作、横跨陆港两地特色优势的国有大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光大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生态圈”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 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着力打造财富、投资、投行、健康、环保、旅游六大E-SBU 生态圈,其中财富E-SBU 作为核心,要发挥基础型、支柱型、平台型战略作用,围绕不同客群重点建设对公客户、个人客户、云生活三个综合服务生态链,打造“金融+生活”的服务体系。”

  三是增强驱动力。刘金表示,新时代“数据为王”,丰富的客户与业务数据是未来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生态圈内的数据共享,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精准和海量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客户消费偏好、供应链流转等全链条的真实数据,对金融机构打造数字化风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刘金说道:“新的金融生态就如同茂盛的原始森林,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生生不息、欣欣向荣。我们既是这个新生态系统的创造者与建设者,更是受益者与贡献者。”

  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

  首都金融业将做到五个“更加有力”

  在本届论坛上,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重点谈及大变局下未来首都金融业发展之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李民吉表示,新发展理念简单讲就是拉动内需以达成新的供求平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是新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民吉指出,在此背景下,首都金融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将承担更大使命。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首都金融业应把握新发展格局背后的战略抉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形成与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李民吉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将金融业列为首都核心产业,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二是,积极培育新的金融类市场主体,鼓励在京新设各类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各类要素市场在北京落地,推动国家各项金融创新政策在北京先行先试。三是,鼓励北京市属金融机构做强做优做大,建立市属金融机构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完善首都金融产业布局,优化金融产业结构。

  李民吉表示,未来几年,包括华夏银行在内的首都金融业将做到五个“更加有力”:更加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更加有力地服务首都功能;更加有力地防范金融风险;更加有力提升创新能力。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

  金融是为实体经济“端盘子”

  银行业连接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在金融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挑战很多,责任很大,未来怎么走,需要认真思考。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论坛上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银行基本职责没有变,基本经营规律没有变,要继续乘风破浪、不辱使命:把握变局要认清“四个大于”、践行使命要坚持 “四个重于”。

  所谓“四个大于”,即:实体大于金融、滴灌大于漫灌、从严大于从宽、机遇大于挑战,“四个重于”则是发展重于“发财”、价值重于价格、转型重于转场、表现重于表态。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说句大白话,金融就是为实体经济‘端盘子的’。所以,我们搞金融的不能就金融讲金融,而要首先想实体之所想,急实体之所急,切实为实体创造价值,认真贯彻支持实体的各项政策,这样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陶以平这样说道。

  谈及这几年银行业面对的基本监管态势,陶以平表示,近年来严监管、强治理、正本清源,未来会“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看看疫情期间,即使形势那么严峻,金融监管也没有丝毫放松,不仅没有放松,而且制度越来越密,检查越来越细,处罚越来越重!所以,未来金融业还是要将防控风险摆在极端重要位置,严守规矩,遵循规律,这样才能行稳致远。”陶以平称。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同时蕴含着机遇与挑战。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体现出新特征和新要求。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在论坛上表示,浦发银行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积极顺应变局带来的新要求,坚守初心与使命,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全行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再出发、再创业”,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郑杨表示,浦发银行将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针对产业升级、企业经营、社会民生中的痛点需求,持续创新推出科创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等专业化金融服务。

  二是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回归金融作为服务业的本源,守好初心和使命。“在大变局下,市场、行业、客户、商业模式都在加速演化,这要求我们秉持工匠精神,坚持服务制胜。特别是面对低利率、低增长的经济金融环境,更加需要持续提升综合化、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以顺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提升服务能级、彰显服务特色。”郑杨表示。

  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标最高,做得到更好。郑杨表示,浦发银行将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标最高、做得更好,从供给侧持续优化银行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当前金融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全行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善作善成,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提升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

  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银行业服务正在朝着无感知阶段迈进

  本次论坛上,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重点聚焦客户体验。李伏安表示,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银行业已经历了物理网点的阶段,由ATM、网银的自助服务阶段,以及APP和移动设备互联阶段,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强力驱动下,在金融科技深度聚焦客户、快速创新、低成本差异化服务客户的冲击下,金融客户的行为和消费习惯正在快速的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经济新格局正在重构,银行业服务正在朝着无所不在、实时智能、嵌入式的无感知阶段迈进。

  李伏安指出,虽然银行业外部经营环境在改变、行业转型节奏在加快,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没有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没有变,客户对金融服务优质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永远追求没有变。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是‘不忘初心,体验为王’。”李伏安说道:“对于银行业来说,我们初心是什么?宏观层面,我们常讲银行要回归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微观的层面,可以说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分析挖掘客户的全方位需求,解决客户需求的痛点,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持续建立健全客户全旅程、全生命周期、全产品谱系,构建“渠道拓客、产品获客、创新活客、服务稳客、体验黏客”的良性迭代循环机制。”

  李伏安指出,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是整个银行业战略的共识和践行的导向。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要重点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差异化、专业化的能力建设,着力在做深做透客户体验、向数字化全面转型、加快向敏捷化转型、重视数据的价值挖掘、强化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加快银行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变等方面发力。

  李伏安表示,渤海银行作为一家最年轻、高起点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今年刚刚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新型对标国际型业务的上市公众银行,渤海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稳健,极具成长潜力,是一家富有科技特色、有温度的敏捷银行的发展势头和方向。经过14年的发展,渤海银行已经开启了生态银行建设之门,踏上了金融科技赋能之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