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在欧美加速传播!这国一周300万感染!张文宏、梁万年、吴尊友重磅研判!

XBB,在欧美加速传播!这国一周300万感染!张文宏、梁万年、吴尊友重磅研判!
2023年01月08日 22:22 上海证券报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亚型XBB在欧美加速传播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亚型XBB引发的感染病例目前在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XBB还可进一步细分为XBB.1、XBB.1.5等子系毒株。有专家指出,从病毒演变的角度来看,XBB.1.5的传染性非常强,而欧洲和北美出现新变种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目前XBB.1.5毒株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区传播,尤其是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国40%的新冠确诊病例感染的是XBB.1.5毒株。在美国东北部的比例更是达到75%。

  而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在截至2022年12月28日的一周内,英国有近300万人感染了XBB.1.5。英国病毒学家温蒂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从病毒演变的角度来看,XBB.1.5毒株的传染性很强。

  近期,德国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克劳斯·施特尔也认为,新冠病毒的新变种会出现在免疫力已经存在的地方。欧洲和北美出现新变种的可能性更大。

  张文宏最新演讲,发出两个呼吁!他研判:我国具备这一能力→

  我国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怎样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

  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光华论坛上,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教授作了主题演讲。

  在他看来,

  中国进入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

  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与世界“同步”。

  张文宏呼吁: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尽快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完成药物储备。“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

  他还呼吁: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升至90%。

  “我相信,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张文宏说。

  论坛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表示:“张主任的演讲坚定了大家的抗疫信心。”

  新加坡抗疫“成绩”为何优于美国

  张文宏在演讲中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有5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除了新冠,前4次都是流感,分别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亚洲流感、1968—1969年香港流感、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

  如今,流感已成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全球每年只有近20万人因流感死亡。当然,因为流感病毒检测量不足,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低估。

  那么,新冠是否也会从全球大流行演变为地方性流行?张文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一些国家,公众经历了大规模流行的阵痛后,目前超额死亡人数已大幅降低。超额死亡是指一个地区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未发生传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传染病的致命性。比如新加坡,超额死亡已接近0,新冠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

  张文宏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超额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完成了3针疫苗接种。

  与新加坡形成对比的是,奥密克戎在美国的致命性很强。统计分析显示,奥密克戎引起的65岁及以上美国人超额死亡率峰值是德尔塔峰值的163%。这和美国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够高有密切关系。就医和住院老年人的急剧增加,还导致了医疗资源挤兑,从而进一步抬高了超额死亡率。

  “很多人担心,各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都会减弱,导致突破性感染。那么接种疫苗是不是就没有作用了?”对于这个问题。张文宏介绍了他带领课题组去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疫苗接种3—6个月后进行B淋巴细胞克隆扩增分析,结果发现:在6个月后抗体水平很低的情况下,B淋巴细胞、特别是记忆B细胞在遇到奥密克戎入侵后,会迅速克隆扩增。这说明免疫细胞的“记忆力”很强,即便没有抗体,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触发免疫反应。

  基层有药可用

  才能防止医疗挤兑

  在应对疫情第一波冲击的优化防控应对方案中,做好药物储备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抗新冠病毒药物已进入多管线竞争局面,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莫诺拉韦、单克隆抗体、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给脆弱人群的临床救治带来了多种选择。此外,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抗炎症药物也已到位。

  当前,相关部门应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尽快完成药物储备。“基层要有药可用,这样才能防止二级、三级医疗资源挤兑。”张文宏说。

  各地还要加强三级分级诊疗体系,包括:社区街道行政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为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做好居家康复诊疗管理;发热门诊筛查出需要到定点医院的高危人群,及时救治转诊;引入信息化与远程医疗系统。

  张文宏表示,在感染者起病后的“黄金72小时”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用好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同时可采用氧疗、中药和低剂量的激素治疗。“中药会给中国人带来额外的辅助疗效。”

  演讲中,张文宏列举了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在新冠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的多项数据:

  • 美国延续5个月,峰住院人数146328(万分之4),粗病死率1.8%;

  • 英国延续3个月,峰住院人数20065(万分之2.9),粗病死率1.13%;

  • 新加坡延续5个月,峰住院人数1442(万分之2.4),粗病死率0.06%;

  • 中国香港延续4个月,峰住院人数11646(万分之15),粗病死率0.67%。

  中国内地如今也进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步到位,我们将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全球趋同,就像流感一样,成为季节性流行病。”张文宏说,“当然,新冠病毒今后是否会出现大的变异,使人群缺乏预存免疫,还需要科学家未来进行严密监测。”

  “乙类乙管”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据是什么?总台独家专访梁万年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三年来新冠病毒频繁变异,疫情态势不断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策略不断调整,我国为何选择在1月8日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这样的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的步骤、理念又是怎样变化的,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冬春季本来就是新冠病毒相对活跃的时期,在中国1月7日已经开始了春运,我们在1月8日实行“乙类乙管”,很多人质疑这个时机是不是不恰当、不合适,您怎么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从科学防控的角度,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够选择比较适宜地实行“乙类乙管”的时机,这也是不论从专家组也好,还是国家层面反复思考的问题。除掉医学疾病的要素以外,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社会、经济、人口,特别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变化等,众多因素在一起考虑。我们考虑到,从病人的角度来看,现在是一个奥密克戎的变异株的亚型,虽说传播力在增强,免疫逃避在增强,但是它的致病力确实是明显下降。另外人群的免疫水平现在处在比较好的状态,特别是我们国家主要是靠免疫接种来获取主动免疫,整个人群的免疫接种率全程都超过90%。另外我们医疗系统的救治准备,包括相关的一些储备和能力,我认为所确定的时机是科学的,是恰当的,也是合乎有关的要求的。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一些国外的媒体认为中国是被动放开,而不是主动选择的。在被动和主动之间您认为我们中国是怎么选择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三年的疫情抗击以来,我们一直是牢牢把握着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对病原体病毒的把握,使我们的知识空白点越来越小,我们对它更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边防控,边做准备,边做能力建设,实际上我们一直通过抗疫,就想找出一个最佳的时期,来适时优化完善我们的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除掉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外,更多要考虑我们如何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身体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个大的理念下,进行一些措施的完善和优化,我们一直是在主动作为的,在积极寻找条件和时机,成熟一个我们就调一点,成熟的时机更充分,就调的大一些、快一些。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疫情防控到现在三年了,我们一直在说我们是科学精准动态调整防控政策,但很多公众和网友反映,感觉我们中国的防控政策只有管控和放开两个阶段,而不是像我们说的一直在科学精准地去管理去调控,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中国的疫情防控一直是依法科学的,按照我们对疾病等相关的认识在逐渐地调整优化和完善的。其实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今天为止,我们经历了几个阶段,2020年的1月份到4月份,我们面对的是突如其来的一个新发传染性疾病,当时采取的最重要的策略是应急围堵,而且是一种超常规的应急围堵的阶段。2020年的5月份以后,进入了常态化的疫情防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没变,但是我们的策略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要实行“乙类乙管”,其实又形成了一个大的战略性变化。不论是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疫区的划定,包括从全国范围来看,几道防线的设立,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过去我们划疫区大小的时候,一开始最早是以省为单位,后来以地市为单位,然后以县为单位,最终精确到以街道,以居委会,甚至门洞、班级为单位,这些都是在变化的。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我们一直动态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动态调整的依据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这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学特征,以及导致疾病的病原体,新冠病毒它的变异性特征,致病性特征,我们对它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它的变化的情况。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抵抗力,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包括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治能力和疾病的防控能力。第三就是我们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我们采取的强度以及它的执行情况,始终在这个过程来寻求最佳的平衡状态,来确定我们防控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组合。所以它是依据科学的,是考虑平衡,在众多因素当中来找出一个相对优的权衡的解,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思考。

  在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从乙类传染病的甲类管理到乙类传染病的乙类管理,它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没有变。法定传染病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这个是法律规定的。比如疾病的报告,病人的管理和救治,必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包括监测,都是法定的,所以绝对不是放任不管。像这种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须是政府、社会、单位、部门乃至个人大家形成合力,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大家各自都有责任,当然政府是主导责任,所以每个人都还要做工作的。

  梁万年表示,为有效防范风险,当下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医疗救治,把重症治疗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救治能力建设等。同时还必须要强化对病毒、病原体的监测,一旦有新的变异株或者亚型出现,能够快速发现、预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最初的疫情之前的状态,大家想要的、需要的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没变,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国家三年的疫情防控,我认为是成功的。可以说是在人类和重大传染病性疾病斗争史上,中国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接近疫情前状态的这种窗口期,但是当下我们仍然是疫情吃紧的阶段,还需要大家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也期盼着疫情前的状态早日实现。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总台独家专访吴尊友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于疫情监测数据通报、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他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大家都在担心在国际上的奥密克戎BQ系列,然后包括XBB系列的变异株,它们在我们实行“乙类乙管”,出入境打开以后,进入国内会掀起第二轮的感染,这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您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我们也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况进行了解追踪,那么同时对国内发生的疫情也进行了毒株变异的监测,特别是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也检测到这些毒株。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这些毒株之间,在结构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或者说它的变异差异有多大。从目前来看,因为它的变异也是奥密克戎亚型里面的分支的变异,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的这种风险的话,应该说不会太大。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还有一种担心是认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感染的人口基数也大,会不会产生新的变种,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病毒序列,或者说整个世界的病毒的进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优化防控策略以后,本地传播的疫情病例数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的情况下,确实存在着新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我们也密切关注。所以在“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疫情监测方案当中,就专门提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在现阶段,每天都在进行新的毒株的样本收集和测序,来对它的变化进行监测。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现在发现的所有的毒株,都是已经在国际共享平台上分享的毒株,也就是说在国外已经报告了,或者说主要是从境外流行以后传入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为指导全国各地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以及对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对于之前疫情通报的数字和自己本身的感受,很多公众觉得差距比较大。我们国家一直的疫情统计和发布的疫情信息,是如何去监测和统计报告的?现在有没有相应的调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在武汉疫情控制以后,到我们优化防控方案这期间,是叫严格管控时期。每一起疫情的源头、造成感染的毒株,几乎每一个感染者都能够被诊断管理,所以我们采取的是一个计数统计。现阶段由于防控方案的调整,报告病例数和公众感觉的数字,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不再实行行政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了,除了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以外,采取的方法是愿检尽检的方法,这样的话检测的人数、报告的人数就有明显的下降。第二个方面,疫情的感染者主要以轻症为主,多数人还在家庭自我休息调整、进行抗原检测,这一部分也没有纳入到传染病报告,这就造成了这样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下发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采取的是多种渠道的监测,包括住院病例的报告监测、核酸抗原检测的数字统计,还有重点机构像养老福利机构的监测,再有像学校学生的呼吸道症状的监测,以及对部分病人的检测。还有我们在全国设立500多个流感哨点监测。我们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也能够相对准确评估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能够对于疫情的发病,流行的强度,流行的趋势,流行的时间做出研判,对防控效果作出评价。在过去几年,欧美国家和全球其他的国家实际上也是采取这样一个统计方法,它主要就是通过抽样的方法来反映总体情况。

  央视新闻:三年抗疫 我们即将迎来曙光

  2023年1月8日,这个日子将被载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历史。

  10班来自境外的航班将陆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旅客将不再需要前往指定第一入境点的特别专区。陆地上,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瑞丽等8个边境公路口岸恢复客运功能,毗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道也有序恢复,深港口岸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全国各陆路口岸(通道)将逐步恢复客运通关。有外国政要表示,“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是对世界旅游业的重大利好”,“欢迎中国人民、中国游客和中国投资者。”

  不久前,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8日正式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期待中的变化如约而至,人们正在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看似寻常最奇崛。为了这份“寻常”,我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整三年抗疫,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难忘的日日夜夜,难考的试卷考题,难闯的重大关头……此时此刻,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初春,全国人民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明确要求为战疫指明了努力方向,给人们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三年来,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先后取得胜利,我们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的冲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阻止了病毒快速传播。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防控政策是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是最好的。

  举国同心,命运与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疫情防控的困难时期,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一线,以最大的努力相互支撑,正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同舟共济,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新年伊始,人们一边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边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共同奔向好日子。

  尊重科学,精准防疫。三年鏖战,我们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避开了早期毒性更大的变异毒株,赢得了德尔塔病毒转为奥密克戎、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对症药物研发特别是中成药大量推出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年抗疫,在全球疫情海啸的多轮冲击下,我们尽量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国家先后出台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措施,保障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护航。

  三年抗疫,我们为最终战胜疫情打了一场主动准备的持久战。一方面,新冠病毒变异的新毒株大方向是致病性更低、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更短。另一方面,我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

  如今,病毒变弱了,我们更强了。正是这种客观实际让“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了基本条件。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正在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

  当前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正值冬季,本来就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期。对于有基础疾病患者、高龄重症患者的增加,各地在千方百计做好医疗救治。为了解决防控措施调整初期出现的药品供应不足等情况,各地扩大产能、精准投放、强化监管,应对举措接踵而至。防控资源正在逐步集中到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上来,包括增加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对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学前教育机构等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在农村地区强化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

  今年的春运已经开始,人流高峰和疫情流行叠加,将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特别是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将面临不小考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疫情防控。从县到乡镇再到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也已加强了医疗资源配置和防疫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能力。

  “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2023年伊始,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阴霾正在消散,神州大地将喜见春风还。

  “生活又在向前流动了”—— 网友们的感慨正是人们信心与决心的体现。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的中国力量推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不断向前。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上观新闻报道)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新冠肺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1 田野股份 832023 3.6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20.67
  • 01-10 英方软件 688435 38.66
  • 01-10 福斯达 603173 18.65
  • 01-09 九州一轨 688485 17.4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