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需求培育间取平衡

李稻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需求培育间取平衡
2020年01月14日 14:0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鹏华基金联合主办的第18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于1月11日在北京举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先生进行了主题演讲。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理解,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工作的思路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实体经济由过去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转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需求培育之间取得平衡。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好国内的大市场,释放潜在的长期需求。中国有着4亿中等收入人群和10亿较低收入人群,这两个群体的需求释放还有巨大的空间。建议用3个五年计划时间,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他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这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第二方面,金融领域由过去强调去杠杆,逐步转向在去杠杆和宏观杠杆的结构调整之间取得平衡。在调结构方面,他认为企业债现在表现良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多发些更透明的国债,把一部分地方债转化为国债。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接下来进入主题,我想和大家介绍我的两个观察和观点。现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事实上正在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体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一系列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里,所以我们要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字和领导人讲话的具体表述来理解背后的思路转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的思路改变,在实体经济领域,由过去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转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需求培育之间取得平衡。什么意思呢?过去几年我们的基本思路用特别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中国老百姓有需求,要买高质量的马桶盖和奶粉,但中国提供不了,所以都跑到日本旅游去买,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让企业多生产高质量的马桶盖和奶粉,因此中国经济就可以发展了。供给侧改革提出这么多年,已经做得很多了,特别是在钢铁、水泥和煤炭这些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首要问题是我们的长期需求并没有充分释放出来,14亿人口当中还

  有10亿人口还没有进入中等收入水平,据李迅雷估计,中国10亿左右的人口没有坐过飞机、高铁。

  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好国内的大市场,释放潜在的长期需求。我们需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没有进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口能够进城,能够得到培训,能够更多地通过就业提高收入,进入到现代化生活的轨道中来,纳入到我们城市经济生活中来。因此,我们建议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如何能够释放出这4亿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这需要我们政府更加积极地去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

  一旦这种思路落地成了各种各样的部门政策,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的动力支持。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中国还有10亿人口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目前他们的收入水平是20年前你我的收入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空调和汽车,需要出行和旅游,也需要基本的社会服务。我们做过测算,如果中国能在15年时间内实现中等收入人群倍增的目标,每年的GDP增长速度还能够在目前的水平上增加0.7%-0.75%。

  第二个的思路改变,在金融领域,由过去强调去杠杆,逐步转向在去杠杆和宏观杠杆的结构调整之间取得平衡。过去的三四年强调得比较多的是通过去杠杆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思路当然很重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的体会是现在也有思路上的转变,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金融问题的基本矛盾恐怕不是去杠杆,而是调整宏观杠杆的结构。

  为什么这样说?从总量来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算高,满打满算也只有260%,略高于美国,总量处于合理可控区间。况且中国杠杆率高有其内在原因:从融资结构来看,我们的股权融资占比较低,且国民储蓄率长期持续较高水平,目前美国的储蓄率约为17%,中国统计局公布为44.8%,这就使得大量的投资最终以债务形式存在,这些都推高了中国杠杆率的整体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去杠杆,而是应该注意调整杠杆结构,优化杠杆质量。

  如何调整杠杆结构?我们建议应该把部分地方债转化为国债。财政部公布2018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8.5万亿人民币;IMF测算的各国广义政府负债率,2018年我国的负债率为50.1%;因而中国地方债余额为GDP的20%-34%,构成中国经济一个较为突出的风险点。与此相比,中央政府杠杆率很低,2018年年末国债的存量余额为14.96万亿,中国2018年实际GDP为91.9万亿人民币,占比16%。和地方债相比,国债有天然的优势,它更透明也更方便管理,同时国债作为准货币,在全世界都受欢迎,各国的央行、政府和机构投资者都想买中国的国债,因此不妨把部分地方债转化为国债。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实体经济方面可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长期需求培育方面取得一个平衡,金融方面在去杠杆和宏观杠杆的结构调整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讲得太普通化了,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果我的观察有道理,那么至少有以下两个推论:第一,如果长期需求得到了释放,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该能够稳定下来,未来的若干年包括今年应该能够稳住下滑趋势,甚至还会有所回升。第二,如果在金融领域重点调整杠杆结构,适当放松流动性,那么我们的金融市场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股市也会缓解压力,甚至进一步回暖,债券市场和理财市场也会更加理性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6 博杰股份 002975 34.6
  • 01-15 斯达半导 603290 12.74
  • 01-14 玉禾田 300815 29.55
  • 01-14 泽璟制药 688266 33.76
  • 01-14 有方科技 688159 20.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