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为何频提“操作系统”?

蚂蚁金服为何频提“操作系统”?
2019年06月26日 21:43 夸克点评

  一个表述显示出,蚂蚁金服的科技与金融实践,正进入全新周期。

  几天前,蚂蚁财富年度大会上,蚂蚁财富事业群总经理黄浩公布蚂蚁财富智能投顾平台时,强调说,这是一种“个人财富智能操作系统”;前日,蚂蚁金服总裁兼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花名:孙权)在2019小微金融峰会接受采访说,凡星计划之下的“信贷”,就是一种“信贷灌溉操作系统”。

  2018年投资者日,阿里集团CEO逍遥子首度提出,阿里是一种“商业操作系统”。此刻,蚂蚁如此强调,复制还是其他?

  夸克认为,这是科技金融巨头通过话语革新,凸显它在科技属性、商业模式、生态体系上的整体创新。这家公司的发展已到了一轮新的周期。当然,这一切也是机遇与压力交织的结果。

因为,于阿里来说,一旦某个单元开始高频次地提“操作系统”,至少会有以下多重意思:

  一、科技属性。

凸显科技属性与技术驱动力。

  二、产品力、平台服务、全面开放。

它凸显了基于数据与技术定义产品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贯通价值链、定义规则的平台化服务。同时,它凸显了基础设施角色,整个公司开始有效率与规模地输出技术与商业能力,普惠价值明显;

  三、战略协同。

这层主要是与阿里生态体系之间。细分的“操作系统”,建立在技术、数据、商业能力打通,以及组织与文化集体共振的基础上。

此前,我们在阿里云、菜鸟、文娱乃至投资的银泰等单元那里,都听到过各自维度的解释与落地。它们验证了上述层面。

蚂蚁同样如此。

技术驱动层面。自它成立起,就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企业,即通过科技创新,搭建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蚂蚁起步于 2004 年诞生的支付宝。在阿里集团独立的技研体系成军前,后者一直被视为整个集团技术的高地。

他说自己在阿里云学习4年多,毕业了,回来后,半年里主要做了这几件事:一是重新思考技术对金融创新的价值,接下来蚂蚁会为金融业提供更多技术服务;二是以网商银行为主的中国科技金融模式,如何服务更多全球客户,帮全球更多金融机构提高科技能力;三是如何建立能被监管方更好接受的金融运营方式。

显示,其中两件都与技术要素有关。

事实上,10年前,阿里小微诞生时,孙权向马云汇报工作,说悟出一个东西,阿里小微其实是“金融科技”。

  “10年后,我从一个年轻人变成油腻男,但我认为,无论是TechFin还是FinTech,殊途同归,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件事,就是说,是否在用技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我们是否坚定不移地相信,技术是唯一可以改变社会进行创新的手段,科技是否是唯一提升社会效率、管理效率的手段。”他说,无论重心是金融还是科技,都必须遵循金融的本质“风险管理”。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提到,公司目前近800人,研发420人,风控100人,真正一线做产品、做业务推动的BD加上运营、产品不到200人。也就是说,业务人员占比不到30%,70%的人力是以技术、AI员工为主。

  他讲了个笑话。说现在好多银行都标榜是科技金融机构。前段跟杭州银行董事长聊天,去他们行里开会,他们的部门与人员排序是:行长、副行长、办公室、业务部、零售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机构投资部,科技部门排在最下面。他对行长说,如果我是你,就把科技部门排在副行长后第一部门,必须发出非常清晰的信息。他同时呼吁整个金融业都应提升科技人员待遇,相信多年后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与上面提到TechFin、FinTech 话题类似。TechFin的定义,其实是2016年对外明确的定位,它有别于那种金融机构对自身的金融科技定位。TechFin的技术驱动与开放平台气质更浓。

蚂蚁金服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表示,公司正在将阿里集团20年的技术与商业积累转化为各种方案,变成金融业的基础。他尤其强调了AI技术重构金融业中的人、货(服务)、场的价值。

过去几年,蚂蚁AI化的技术已经沉淀为许多出色的解决方案。比如财富管理的财富号“521模式” (机构5秒获得每日运营自动化策略和方案,2秒识别关键问题,1秒获得优化建议);信贷领域,网商银行310模式(3分钟在线申请、1秒到账,0人工干预),已服务无数小微商家;保险领域,支付宝保险平台的“212模式”(用户2分钟在线提出索赔、1秒获批,2小时获报销款)。支付宝针对线下小商家的 “多收多保”服务,就建立在这一技术保障基础上。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此前接受CNBC采访,谈到目前发展任务,说一要强化技术研发,二是强化技术应用。显然,技术驱动不是蚂蚁的口号,是自上而下的整体思维。

“操作系统”背后,当然有数据力、产品力、平台价值以及全面开放的趋势。它凸显了蚂蚁数据智能产品积木一样的灵活与敏捷,它为行业“操作系统”的生成、全面开放技术与商业能力奠定了微观基础。普惠金融富有效率与规模地输出,也正有赖于此。

2014年诞生以来,蚂蚁每年都有平台型解决方案诞生。从各种支付创新,到诸多消费信贷产品、信用体系,到2017年,随着财富号的公布,蚂蚁开始走出自营为主的模式,朝B端大规模开放。我记得井贤栋说过一句,成熟一个,开放一个。所谓成熟与否,就是要看是否真正解决了行业、客户、用户的问题,是否真正具有创新。

除了产品,还有场景的构建。金融之外,蚂蚁在许多垂直都有创新,尤其是出行、数字城市。它的许多前沿构想,丝毫不逊阿里集团的战略蓝图。许多方面甚至是重叠的。这里面反映了金融科技于现代社会的重构力量。

不过,就整体输出而言,2019年以前,更多还是个案与有限行业、有限产品,除了社会化场景如信用体系的输出外,其他缺乏更多效率与规模化输出。这背后不是产品原因,而是有较深的金融行业壁垒。2019年,蚂蚁的声音里,有一种乐观在。

胡晓明有很多感触。10年前,他就意识到这种问题。当年他跟北京大学就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4年调研,发了4年报告。

  “浇一棵树,挑一担水,可以浇。但是,面对广袤的草原,还想用挑水的办法浇水,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建立一个灌溉系统。”他提到,当初阿里小微将支付作为重要平台,获取小微企业经营数据,通过数据,让机器通过AI方法计算小微企业信贷额度、违约概率、信贷周期等。通过支付宝客户端和网商银行客户端,将柜台延伸到客户手里。这是10年前立志锻造的“灌溉系统”。

今日“灌溉系统”当然范畴更深更广,不止信贷。他强调,蚂蚁金服所有产品都将以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为资源,建立一种系统方法,弥补现代金融机构不能解决的分散的、没有报表、没有抵押物、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小体量客户需求,否则就不会有效率,普惠金融不可能实现。

蚂蚁金服老金透露,公司已经对50家机构进行了赋能,让他们拥有“310”的能力。目前,内部有个“银河计划”,处在雏形、孕育、紧急试点阶段。它将把网商银行“310”模式以及客户识别、获取、营销及风险前端判断贷入实时判断,包括贷后资金管理以及资金的路由、资产的交易的一整套能力模型化、系统化、产品化。通过这样的系统搭建,可让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拎包入住”。

黄浩强调的个人财富操作系统,则是一款AI化的智能投顾产品“智能理财助理”。它是一款全要素集成的平台产品。过去理财服务遵循的是“二八原理”,即为20%的少数人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余额宝打破了这种局面,能为大多数用户提供标准的理财服务,但是缺憾在于服务品类单一。

“蚂蚁财富要实现三个全:第一个全是所有人,以及他们的全生命周期;第二个全是全部的货——全资管品类;第三个全是全服务的链路。“在一个人的投前投中投后,我们要实现全生命周期、全资管品类、全服务链路的重组。作为结果是,所有的人在他的全周期里能够购买适合他的理财产品,能够享受全链路的理财和陪伴服务。”他说。

据悉,仍在打磨中的智能理财助理,试运行阶段已帮助100多万用户优化资产,帮助资产风险过低用户平均收益提升12.5%,资产风险偏高用户平均风险降低36%。黄浩说,未来,它将是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开放并服务“全生态”。

夸克认为,两场发布会,主题不同,却传递了同样的信号。那就是,蚂蚁的技术、产品矩阵已相当完整,整个服务链条已全面合拢,开始走向更富效率的规模化输出周期。“操作系统”里,有产品力,更有开放的商业景观与战略意识。

为何说“操作系统”里有蚂蚁与阿里集团的战略协同?那是因为,这个表述不但出于阿里集团的整体战略定义,更是因为,每一种操作系统都是一个场景或行业全技术、全商业要素的集成。尽管蚂蚁已经相当强大,而且,许多方面都已经出淘。但全要素竞争力,仅凭蚂蚁一己之力仍不可能实现。

支付宝就诞生在淘系平台。没有后者,它不可能有今日景观。事实上,过去几年,我们能看到,几乎每款重大平台产品里,都有阿里直接的业务或者生态体系的支撑,尤其是底层数据与多年的商业化沉淀。黄浩强调,智能理财助理,其实建立在阿里集团20年技术与商业基础上。而一些大的场景,比如智慧出行、数字城市,更有阿里集团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各种商业支撑。不止蚂蚁,外部许多创业公司的发展,也都建立阿里的技术商业土壤里。

  我认为,胡晓明从阿里云转岗到蚂蚁,不是偶然人事调整,而是阿里集团与蚂蚁之间战略协同、蚂蚁组织架构与领导力的提升。

过去4年多,他对阿里云的诸多贡献,尤其是核心技术力量的构建,技术与商业的融合视野,富有口碑。他的转岗,发生在2018年年末,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周期蚂蚁金服的新动向。我们在井贤栋对他的评价里,也能看到。他说。孙权的回归是蚂蚁金服“组织架构的重大升级”, “期待孙权的回归将为蚂蚁的普惠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突破,更好地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合作。”

  这种协同也体现在更高维度。2018年1月2日,阿里董事会公布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股权。消息人士前日给出了不同的进程节奏,当初确实也有推进IPO的用意,但我们认为,它至少表达了阿里集团与蚂蚁的战略协同用心。

还有,年初云栖大会上,行癫强调,未来阿里集团生态中的所有2B业务,线上部分都要集中在阿里云智能,其中包括金融云。

双方新一轮协同成效显著。2018年,阿里淘系增量用户可观,财报中明确表示,支付宝的下沉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我们看到,在大的数字转型商机中,双方几乎同步作战,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点内耗。还有,诸多营销舞台,比如双11、618,过去以天猫为核心,如今每个单元都有显著的参与感。它显示出,战略协同下,阿里集团内部许多要素的也有平权的意识。阿里集团技术与商业要素之于蚂蚁不可或缺,蚂蚁之于阿里集团亦是。

话语体系升级,强调“操作系统”的价值,同样也是机遇与压力交织的结果。

首先看看机遇面。我非常喜欢黄浩的一段表达。

“每一次伟大的社会变迁都不是静悄悄推进的,资管行业的都知道去年太难了,十年以来没碰到这样的情况。”他说,今年更是面临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银行人、保险人、基金人、证券人、互联网人,每一个同行仍然确信站在时代转折点上。在他看来,这个转折点,由四股潮流汇合而成:一是以资管新规崛起的脱媒趋势;二是利率市场化;三是金融大开放呼之欲;四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为象征的新技术革命。四股潮流在一个时间点汇合,“百年一遇”。

前不久,2019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诸多官员明确传递了开放信号。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热烈欢迎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的开放,尤其欢迎有经验的资产管理机构与中国同行一道,募集人民币资金投入到人民币证券市场。

  这几乎在为蚂蚁基于技术驱动的全面开放做了注脚。两年多来,它密集的技术、产品、场景创新,尤其是今日“操作系统”的生成,迎合了为趋势的到来。

说说操作系统背后的压力面。我们认为,它主要体现在:

1、 机遇带来的开放与创新的挑战。

当然不是为了等待风口才做准备。

2、 阿里集团战略协同,中长期的战略目标,蚂蚁尤其支付宝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2018年以来,这一点非常明显。

3、 蚂蚁的成长性、商业模式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锻造;潜在的IPO目标、估值诉求等。

蚂蚁目前其实不缺钱,上一笔130多亿美元融资还有相当比例。但它必须与时间赛跑,在这个周期打造出完整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并走向全面开放。

井贤栋去年接受CNBC采访时说,蚂蚁IPO没有时间表,也不是紧迫选项,公司目前任务是提升技术与技术应用,创新产品,服务好客户与用户。

一个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科技金融巨头,如果没有一种超越同业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那确实会很尴尬。

4、 适应新的监管。

  这里补一段监管的压力。金融业全面开放,并不意味着本地监管会走向轻松。相反,越是开放,监管压力便越重。孙权对监管抱有乐观。但他也说,半年来,自己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蚂蚁必须建立适应监管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技术定位、操作系统话语体系的生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的压力。回归到技术与基础设施定位,蚂蚁与金融机构之间就会产生认同,建立深度合作。我们看到,无论是蚂蚁财富大会还是网商银行的大会,蚂蚁的合作伙伴正走向多元,而且它的服务品类正得以大幅扩充。

  当然,技术定位并非因监管而生。它确实是蚂蚁诞生时的基本立场。之前,井贤栋也明确强调过这点。在夸克看来,多年来,尽管蚂蚁遭受过诸多强监管压力,但也倒逼出它的许多创新。井贤栋、孙权、黄浩有着类似的表达。井贤栋说,监管机构为蚂蚁金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发挥了“支撑作用”。孙权说,蚂蚁诞生在中国,非常幸运。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中国土壤的丰富度与实践价值,蚂蚁之所有有今日的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中国。

  蚂蚁频提“操作系统”,并非简单复制阿里集团的商业定位。它的同一理念其来有自,此刻强调,同样源于技术、商业以及组织的演进。当然这一话语体系的更新,仍主要建立在与阿里生态体系技术、数据、商业能力打通,组织与文化集体共振的基础上。这也是平台与生态的魅力所在。

蚂蚁金服 阿里集团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神马电力 603530 --
  • 07-03 杭可科技 688006 --
  • 07-02 睿创微纳 688002 --
  • 07-02 天准科技 688003 --
  • 06-27 华兴源创 688001 24.2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