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维权315线索征集】你投诉,我报道!在这里,我们为股票、基金投资者提供一个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受损失的曝光平台。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欢迎向【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维权。
来源:华泰策略
文 曾岩/陈莉敏
导读
节前在贸易冲突缓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预期下,市场对于春季躁动第一波行情谨慎参与,节后信贷超预期触发了第二波躁动行情,消费成长板块估值轮动上升,乐观情绪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月-3月初四大因素靴子落地或将使春季躁动行情进入阶段性调整:1)流动性;2)中美贸易冲突缓和;3)两会政策出台;4)MSCI扩容。3月初-4月三大因素决定春季躁动行情第三波空间和持续性:1)房地产下行压力是否减弱;2)周期行业补库存情况;3)年报及一季报业绩(尤其创业板)。因此随着四大因素靴子落地,短期关注计算机/农林牧渔/银行,中期关注房地产/钢铁/食品饮料。
摘要
信贷利好触发第二波春季躁动,第三波主导因素有望切换回盈利
节前在贸易冲突缓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预期下,市场对于春季躁动第一波行情谨慎参与,节后信贷超预期触发了第二波躁动行情,消费成长板块估值轮动上升,乐观情绪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月-3月初四大因素靴子落地或将使春季躁动行情进入阶段性调整:1)流动性;2)中美贸易冲突缓和;3)两会政策出台;4)MSCI扩容。3月初-4月三大因素决定春季躁动行情第三波空间和持续性:1)房地产下行压力是否减弱;2)周期行业补库存情况;3)年报及一季报业绩(尤其创业板)。因此随着四大因素靴子落地,短期关注计算机/农林牧渔/银行,中期关注房地产/钢铁/食品饮料。
社融增速见底靴子落地:信贷传导增强、金融去杠杆影响减弱
1月社融规模同比增1.56万亿元,同比增速见底回升,是春节后躁动行情的触发因素。其中政府专项债、企业短期融资和债券同比增长是社融增速超预期的主要来源,同时非标融资回落幅度大幅收窄。新增人民币贷款方面,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同比增长近乎翻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则不及前两者。其中,企业是短期融资增长的主力,而居民则是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的主力。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信用传导在增强、金融去杠杆因素影响正逐渐减弱,但企业融资结构显示实体中长期投资信心尚在恢复中。同时社融规模增速见底,预示着影响短期乐观情绪的四大因素之一已兑现。
2月底至3月初第二波春季躁动或将进入阶段性调整
我们预计随着2月-3月初四大因素靴子落地,春季躁动行情或将进入阶段性调整:1)流动性改善,1月社融增速已见底,利率水平已到达短期内低点;2)中美贸易冲突缓和,3月1日中美贸易谈判若能达成协议,贸易冲突对经济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有望缓解;3)两会政策出台,3月3日-5日两会召开,以科创板增量改革为突破口的资本市场改革新政策预期或再度提升市场风险偏好;4)MSCI扩容,3月1日有望公布对于A股纳入因子扩大市场咨询结果。我们预计2月底至3月初春季躁动或将进入阶段性调整。
第三波春季躁动主导因素有望切换回盈利
我们认为春节躁动第一波行情在1月展开,始于悲观预期释放后,内外部因素边际改善带来的反弹。春节后2月至3月初,第二波行情由流动性和政策主导,随着相关利好预期兑现,行情或将进入调整。而第三波主导因素有望回到盈利。因此我们预计3月初-4月第三波行情由经济基本面决定,房地产下行压力是否减弱、周期行业补库情况、年报及一季报业绩(尤其是创业板)预期有望成为躁动行情能否再次起航的主要影响因素。
躁动风格:第二波消费成长为主,第三波看盈利改善谁占优
春节后流动性改善和两会政策预期等因素决定了对弱周期板块关注度较高。节后MSCI扩容、外资增量资金流入的预期下消费股上涨,而成长板块在流动性改善和科创板政策利好刺激下接力上涨。但随着流动性和政策的利好靴子落地,3月初至4月第三波春季躁动有望切换至盈利占优板块。
随着四大因素靴子落地,短期关注计算机/农林牧渔/银行
正如我们在前期春季躁动复盘报告中提出,春节前第一波春季躁动行情源于经济下行期市场悲观情绪释放后触底反弹,春节后行情取决于信贷放量、两会政策、中美贸易协商进展等因素。短期随着信贷放量等四大利好因素逐步兑现,行情有望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因此行业配置短期关注成长板块涨幅居后的计算机,盈利企稳的农林牧渔/银行,中期关注盈利有望改善的房地产/钢铁、以及外资增量资金配置目标行业食品饮料。主题关注OLED产业链、设备升级(芯片/机床/北斗)与消费升级(医疗保健/品牌消费)。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年报实际商誉减值规模超过业绩预告下限。
正文
风险提示:1)中美贸易摩擦再升级:中美贸易摩擦的短期发展趋势的可预测性较低,有再度升级的可能性,增加市场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2)由于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尚未评估确认商誉减值规模,年报实际披露的商誉减值损失规模可能超过业绩预告下限。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