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下行:客户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出现调整
来源:金融时报
“近期,宝宝类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明显,不少客户开始关注和购买基金类产品。实际上,如果风险承受能力允许的话,初次尝试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债券类基金。今年以来,我们银行债券类基金销售情况很不错。”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表示。
实际上,今年以来,“跌跌不休”的何止宝宝类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4月13日至19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441只,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5%,环比下降2个基点,创今年以来新低。
近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机构,并结合各行手机银行APP上的理财产品推送,了解了资金面相对充裕背景下银行的主打产品有哪些。收益率下行期,银行客户对自己的理财资金配置做了哪些调整?哪些产品更加受到客户青睐?
收益率处于下行通道
最近,大多数货币基金类产品收益率已“破2”。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在支付宝的29种货币基金产品中,已有22种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2%;与之类似,微信零钱通中的18种货币基金产品,也有11种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2%。
记者在电话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银行理财经理的开场白变成了“现在宝宝类货币基金收益率很低⋯⋯”,甚至有个别银行在APP理财首页打出“宝宝类收益破2%,银行理财收益全面3%+”的宣传语,大有“抢客户”的势头。然而,事实上,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同样处于下行通道。
“看了好几家银行上架的理财产品,收益大都在3.9%至4.1%之间徘徊,真后悔年前没有买个长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收益率。”北京市民翟女士对比了多家银行近期发售的理财产品后,对预期收益率都不是很满意。
通过对比几家股份制银行发售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记者发现,目前预期收益率能超过4%的理财产品或是面向高净值人群,起购金额在4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理财期限一般都在150天以上;或是代发工资等专属客群才可购买。面向大众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则大多在3.88%至3.98%的水平。
简普科技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目前城商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8%,农商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8%,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7%,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3%,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63%。
从不同期限来看,目前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65%,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5%,6至12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8%,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8%。
不同偏好不同选择
那么,在资金面充裕、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经理会给客户推荐哪些理财产品呢?“其实还是要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做相应的推荐,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客户,我会推荐购买基金;对于风险厌恶的客户特别是老年客户群体,如果资金量较多,且在一定时期内不做其他使用,我可能就会推荐更加稳健一些的理财产品。”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小任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客户对理财资金的调整主要分为两个去向,一是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二是基金类产品。目前,大额存单3年期产品利率均值为4.1%至4.2%,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期的结构性存款利率达4%左右。
小任表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会对市场作出不同的反应: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客户,倾向于锁定目前收益比较稳定且收益率还“说得过去”的产品,比如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国债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则会购买一些收益率较高同时风险也相应提高的基金类产品。
专家表示,当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时,安全性更高的资产会更加受到青睐,受疫情影响,大额存单正不断受到关注。不少投资者尤其是稳健型投资者已开始将目光重新聚焦更具安全性的“存款产品”。其中,大额存单以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获得更多关注。在多家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中,利率最高可上浮至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50%,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
不过,大额存单购买起点较高。根据监管规定,面向个人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20万元,面向企业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1000万元,购买当日起计息,付息方式有两种,一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二是定期付息、到期还本。
理财子公司产品“入驻”他行APP
在中信银行的手机APP里,记者发现,由中信银行代销的兴银理财产品“悄然”开售。“这是我行近期代销的唯一一款他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中信银行客服人员这样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道。此前,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大多由母行渠道销售,而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据悉,中信银行首款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兴银理财半年期稳利恒盈F款”已于日前募集完毕。该产品1元起购,业绩比较基准为3.6%至4.1%,首次风险评估可线上自助办理。中信银行提示称,该产品管理人为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银行为代销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此外,4月22日,百信银行与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同时,百信银行也成为了光大理财首家外部销售渠道,并依托现金管理产品“阳光碧乐活1号”实现了业务落地。
理财子公司把产品放进其他银行的APP里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且中小银行或成为理财子公司产品代销的“主战场”。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此分析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相较于设立理财子公司,代销他行理财产品可能是一个更为务实的选择。“未来,在资管领域中,更多中小银行或会定位为代销理财产品的超市,并在服务上下功夫,比如手续费上体现优势,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探讨。”董希淼说。
责任编辑:王进和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