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欣颖
精彩观点
与A股相比,港股估值优势更加明显。
约100家A/H股中,港股价格相较A股平均折价约40%。
2021年香港市场新、老经济都有很大机会。老经济重点关注估值修复类,如原材料能源板块。新经济部分,对互联网、消费、医药还有先进制造龙头持积极态度。
港股互联网龙头股当前股价估值都不太贵。
电商在中国的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发展过程中也在诞生出新模式。
短视频平台公司有望在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
互联网龙头公司会出现无边界扩张,未来渗透到很多领域,强者恒强。
2021年开年南下资金净流入已达千亿,恒生指数上涨近5%,港股已成为近期热议的焦点。1月17日,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王汉锋在华夏基金主题为《“网”罗港股巨头投资科技时代》的直播中分享了对港股投资价值的观点。他认为2021年对港股市场的投资机遇持积极态度,重点的机会主要集中在新经济领域,估值偏低的传统行业也有不错的修复机会。
以下为直播实录精编:
2021年更看好港股市场
结构性行情为主 重点机会集中新经济领域
和A股相比,我今年相对更看好港股,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现在的一个共识。2020年,内地的资金通过沪港通南下大概有6000亿左右;2021年开年到现在仅仅两周的时间内,沪港通南下资金净流已经达到1000多亿,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内地资金对于港股的认可。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相比A股,港股估值优势非常明显。2020年沪深300指数上涨了30%左右,而恒生指数累跌3.4%,如果再考虑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将近7%左右,那么实际上,港股在这一年里相对A股涨幅差了40%左右。约100家A、H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它们的港股价格都比A股要便宜很多,平均折价40%左右。即使把港股的这些优质龙头公司放在全球市场进行比较,大多也都不贵。举个例子,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港股上市互联网平台,按照今年的盈利预估,现在市盈率在30倍左右。这在A股是不可想象的,在A股的优质龙头中,已经很少能够找到40倍市盈率以下的公司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整体上对港股的感觉更舒服。
第二,港股市场流动相对宽裕。大家注意到中国的疫情防控在全球是领先的,现在已经几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常态。2020年四季度GDP很可能会恢复到6%以上。国际市场很可能还要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的政策退出也会比外围要早。而当中国政策在退出,而外围仍是宽松政策时,考虑到香港市场对国际流动性比A股更敏感,还是相对宽裕。
第三,最近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概股企业正在逐步回港上市,而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经历过检验,质地都相对比较优良。2020年已经有一批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回港,其中一些互联网龙头公司一旦纳入沪港通,就受到内地资金的青睐。2021年应该还会有更多中概股选择回港。一定程上这些高质量的龙头的公司为港股市场的表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所以综合这些因素,在2021年我们就会对港股市场相对比较积极。但是,我个人认为,2021年的港股仍然不会是全面的牛市,而是结构性牛市,重点的机会是集中在新经济领域。
新、老经济都有机会
能源、金融股或估值修复 互联网龙头也不贵
其实港股市场的分析框架和A股大体类似。对A股市场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过去几年沪深市场的指数变化不大,但市场呈现了很大的结构分化。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这一类新经济板块在过去10年平均涨幅大概是六、七倍左右,比同期的标普500指数还要高。但是偏传统的老经济板块,比如能源、原材料、工业、金融等,实际收益相对来讲会比较差。
也是类似的,指数的低迷表现,掩盖了非常大的结构分化。2020年,港股有一些板块上涨了50%以上,同时也有一些板块跌了将近30%。经历了2019年及2020年这种大的结构分化之后,2021年可能结构差异不会再像前两年那么大,一些老经济板块也会有一些机会,新经济的板块不会像之前那么突出。
具体来说,对于传统行业,我个人对估值极低、预期很差、边际上受国际需求改善影响的这一类行业偏积极态度。比如石油石化产业链,很多龙头个股正处于估值低位,大多数投资者仓位也比较低。随着整个原油市场逐步的恢复,国际油价预期正在改善。所以我认为在2021年这一产业应该是有机会的。
还有金融股,特别是中资银行股,也是有很深的价值。同样的一只股票,港股比A股要便宜30%-40%左右。市净率最低的时候,曾经达到了0.3倍-0.4倍。现在应该说还在修复当中,我认为还会有一定修复的空间。
至于说新经济领域,比如互联网、医药、科技、先进制造、消费等,大家可能会对A股的一些消费领域更熟悉,比如白酒等。但是,港股也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消费类品种,比如说体育服装、运动品牌、餐饮连锁店,还有一些日常的食品饮料公司等等。其实这些行业的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也不小,历史表现也非常不错。还有医药、医疗器械等等,我觉得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些领域。
其中,互联网领域最值得一提,这一点和A股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到目前为止A股还没有非常大的互联网公司,但是港股基本上把中国的这些互联网龙头公司一网打尽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后科技的硬件软件应用类的公司,很多都在香港上市,而且因为估值是国际定价,整体上还比较有节制,没有很夸张。所以说,尤其对龙头公司而言,现在的价位还不算非常贵。
概括来说,我认为2021年香港市场是新、老经济都有很大机会。老经济重点关注估值修复,国际定价的原材料能源板块。新经济这部分,互联网、消费、医药还有先进制造的一些龙头,我们也持相对积极态度。
电商在中国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定制化、个性化生产是探索方向
2020年疫情虽然给这个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是也在很多领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科技的应用,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其中之一便是加快了全球在线化转型的趋势,加速了互联网在传统覆盖比较低的这些领域的应用。隔离催生了在线办公,也对在线娱乐、在线购物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很多四五线城市或农村里原来不怎么用手机的人,现在被迫必须得学会用手机,也就是说疫情使得互联网的下沉更彻底了。相信在2021年这些趋势还会延续。
之前在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中国就已经是领先的了,现在可以说是加深了领先的优势,特别是随着5G网络的布局,一些新模式的落地,可能未来也会孕育相当多的投资机会。所以我自己本人对这一部分保持高度的关注。
我不是研究这种电商的专家,但自己也有一些粗浅的思考,我对这一板块持非常积极的看法。
一方面,我觉得电商在中国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几十万亿的规模,但是电商在这么多年的快速增长下,已经发展出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平台,总量也就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30%左右,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演进,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也在诞生出很多新的模式。因为电商的发展背后实际上是数据的积累,正在不断的迭代,衍生出一些新的模式。电商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因为信息的更加对称和及时,厂商也在改变产品生产模式。随着数据累积、物流配合、生产系统电子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厂商不仅可以配合消费者需求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成本降到足够低。
短视频平台公司有望在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
关于短视频,我简单谈谈我的基本判断,以及港股的生态变化。
短视频已经演化成仅次于社交平台、即时通讯的平台。现在可能仍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但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落地场景,未来可能慢慢地会孵化出在各垂直领域的应用,比如说教育、金融、知识分享等领域,都会发挥作用。人们阅读习惯在发生改变,原来我们经常看的是纸质书籍,后来渐渐演变出文本信息,然后慢慢又通过视频来获取信息,方式上会越来越便捷,信息含量会越来越高,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一定是朝着短视频这个方向去转变。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的研究报告,未来也可能直接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基金经理看一眼视频就很轻松地知道我想说的重点了,如果感兴趣他可以再给我打个电话聊一聊。未来短视频的应用可能会未来越来越深,很多东西都越来越需要视频化,空间还是挺大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香港市场的包容性很强。从2018年以来,香港市场的上市规则越来越包容,针对中资的创新类的公司,也做了一些适应性的调整。在2021年,我们相信无论是中概股回归香港,还是很多没有上市的互联网的创新类的公司在香港上市,都可能继续是比较火热的一年。所以我认为,这些短视频平台很有可能在2021年,在香港或其他某个市场进入到上市阶段,也进入到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的范围内。
平台型企业会无边界扩张
互联网龙头强者恒强
因为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一种体现形式,实质上就是说你会发现数字经济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特征:第一,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第二,边际成本是零。比如一款游戏,一旦开发出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游戏并不需要在开发上再额外投入成本,更多的只是复制备份而已。第三,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一个领域里做的很强之后,非常容易衍生到另外一个领域去,在经济理论上叫范围经济。比如说腾讯,原来是做即时通讯软件,但是即时通讯的品牌做大之后,就很容易向游戏、在线视频或支付等领域转型。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平台型的企业会无边界的扩张。
所以可以看到,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在规模经济、零边际成本以及范围经济这些特征影响之下,就出现了无边界的扩张,可以渗透到很多的领域。所以我非常同意强者恒强这个观点,除非科技路线发生非常大的变革,它们才会被颠覆。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